以太坊是什么?
以太坊是一个全新开放的区块链平台,它允许任何人在平台中建立和使用通过区块链技术运行的去中心化应用。就像比特币一样,以太坊不受任何人控制,也不归任何人所有——它是一个开放源代码项目,由全球范围内的很多人共同创建。
和比特币协议有所不同的是,以太坊的设计十分灵活,极具适应性。在以太坊平台上创立新的应用十分简便,任何人都可以安全地使用该平台上的应用。

下一代区块链
区块链技术是比特币的底层技术,这一技术第一次被描述是在中本聪2008年发表的白皮书“比特币:点对点电子现金系统”中。区块链技术更多的一般性用途在原书中已经有所讨论,但直到几年后,区块链技术才作为通用术语出现。
一个区块链是一个分布式计算架构,里面的每个网络节点执行并记录相同的交易,交易被分组为区块。一次只能增加一个区块,每个区块有一个数学证明来保证新的区块与之前的区块保持先后顺序。
这样一来,区块链的“分布式数据库”就能和整个网络保持一致。个体用户与总账的互动(交易)受到安全的密码保护。由数学执行并编码到协议中的经济激励因素刺激着维持和验证网络的节点。
在比特币中,分布式数据库被设想为一个账户余额表,一个总账,交易就是通过比特币的转移以实现个体之间无需信任基础的金融活动。但是随着比特币吸引了越来越多开发者和技术专家的注意,新的项目开始将比特币网络用于有价代币转移之外的其他用途。
其中很多都采用了“代币”的形式——以原始比特币协议为基础,增加了新的特征或功能,采用各自加密货币的独立区块链。在2013年末,以太坊的发明者Vitalik Buterin建议能够通过程序重组来运行任意复杂运算的单个区块链应该包含其他的程序。
2014年,以太坊的创始人Vitalik Buterin, Gavin Wood和Jeffrey Wilcke开始研究新一代区块链,试图实现一个总体上完全无需信任基础的智能合约平台。
以太坊虚拟机
以太坊是可编程的区块链。它并不是给用户一系列预先设定好的操作(例如比特币交易),而是允许用户按照自己的意愿创建复杂的操作。这样一来,它就可以作为多种类型去中心化区块链应用的平台,包括加密货币在内但并不仅限于此。
以太坊狭义上是指一系列定义去中心化应用平台的协议,它的核心是以太坊虚拟机(“EVM”),可以执行任意复杂算法的编码。在计算机科学术语中,以太坊是“图灵完备的”。开发者能够使用现有的JavaScript和Python等语言为模型的其他友好的编程语言,创建出在以太坊模拟机上运行的应用。
和其他区块链一样,以太坊也有一个点对点网络协议。以太坊区块链数据库由众多连接到网络的节点来维护和更新。每个网络节点都运行着以太坊模拟机并执行相同的指令。因此,人们有时形象地称以太坊为“世界电脑”。
这个贯穿整个以太坊网络的大规模并行运算并不是为了使运算更高效。实际上,这个过程使得在以太坊上的运算比在传统“电脑”上更慢更昂贵。然而,每个以太坊节点都运行着以太坊虚拟机是为了保持整个区块链的一致性。去中心化的一致使以太坊有极高的故障容错性,保证零停机,而且可以使存储在区块链上的数据保持永远不变且抗审查。
以太坊平台本身没有特点,没有价值性。和编程语言相似,它由企业家和开发者决定其用途。不过很明显,某些应用类型较之其他更能从以太坊的功能中获益。以太坊尤其适合那些在点与点之间自动进行直接交互或者跨网络促进小组协调活动的应用。
例如,协调点对点市场的应用,或是复杂财务合同的自动化。比特币使个体能够不借助金融机构、银行或政府等其他中介来进行货币交换。以太坊的影响可能更为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