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包含等相关知识,匿名希望在学习及工作中可以帮助到您
回复内容:
目前google, yahoo, bing, baidu, yandex都已经支持丰富网页摘要和结构化数据。关于LZ问题:
1、 itemprop=name 与 h1,title 相同,是否会导致关键词堆栈
没有任何问题。只有 itemprop=name 与 h1是在页面上显示,title只在搜索结果中展现。搜索引擎对关键词密度只统计页面出现次数。再说了, itemprop=name 与 h1只定义一个,要达到堆栈标准应该是<围城>,<围城>,<围城>,<围城>,<围城>,<围城>或者<围城>,钱钟书<围城>,购买<围城>,<围城>好看吗,<围城>怎么样,哪里有<围城>卖等。这样无意义的语句或内容。
2、书籍目录问题,以及书评页面里若不用 itemprop=aggregateRating,只用 itemtype=Review 里的 itemprop=reviewRating 验证后不显示评分星数,是否一定要在书评里添加评分汇总?
书籍目录以及评分问题,请查看 http://schema.org/Book (新功能)网页下面有代码格式,请自行筛选,并在测试工具里调试。
——————————————————————————————————————————————————————————————————————————————————————
关于丰富网页摘要信息(微数据)和结构化数据的一些个人看法:
1、网站技术走到今天已经非常成熟,虽然搜索引擎技术也一直在进步,但对于数据抓取解读只能使用文字编码进行,因此图片、视频、音频数据只能透过文字定义来识别。随着互联网数据量爆发增长,简单的文本搜索结果展示已经无法满足用户需求。因为信息泛滥导致搜索结果同质化,且用户根本很难透过TITLE+DESCRIPTION来判断网页内容是否为自身想要的内容,结果必然会导致用户搜索体验下降。丰富网页摘要信息(微数据)和结构化数据可以很好的改善以上问题。虽然GOOGLE表示使用微数据展现的搜索结果,并不会对排名起作用,但可能会增加网站点击与流量。那么搜索结果点击率与流量又是搜索结果排名非常重要的指标,也就是说网站搜索展现结果改善虽然不会直接影响搜索排名,但是如果页面点击率与网站流量上升肯定对SEO是起正效益的。
PS:自然搜索结果点击率在数据工具里是没有的,但我相信在算法中,搜索引擎是会对自然搜索结果中的前几页结果做点击率统计的。因此丰富网页摘要信息(微数据)+结构化数据是以后SEOer必须掌握的技能。
2、丰富网页摘要信息(微数据)和结构化数据需要跨部门配合才可以完成。包括:前端、后端、产品、内容生产、市场等部门一起合作。因为微数据在搜索结果中实现,除了在代码中添加之外,还需要考虑内容产生是自身还是用户。所以需要更改网站用户界面、后台界面。当界面改变后还会涉及用户体验问题。国内外很多大网站丰富网页摘要信息(微数据)和结构化数据做的都不是很好,除很多网站都是很早前开发的,没有考虑这概念之外,还有部分是使用RDFa,微格式(RDFa,微格式这两种方式用扩展性和兼容性问题,微数据是目前GOOGLE、YAHOO、BING搞的一个新标准。RDFa,微格式目前同样支持。详细参见:https://support.google.com/webmasters/answer/1211158?hl=zh-Hans&ref_topic=4600154)
还有一个原因是手机端的流行,所有人都认为移动是未来的战场和唯一,大公司都把资源和重心向移动倾斜,对WEB页面的重视程度下降,或者没有动力去改善。当然SEO在绝大多数公司都是逼格很低的工种,对于有钱的公司来说SEO的流量对比PPC流量来说几乎可以抹掉。于是PPC变成一项高深的技术活,SEO变成一项发外链找资源的活,而且很多公司都把PPC都等同于SEM。我个人的观点是PPC最重要的是数据分析能力,SEO则更需要掌握前端/后端/产品能力,如何把内容、用户浏览体验、搜索结果表现结合在一起去改进网站质量。
费话了这么多说个案例,高逼格网站:豆瓣
X战警:逆转未来 在GOOGLE\BING\BAIDU的搜索结果




BING使用的是页面中的这段代码:

PS:百度未来展现结果也会使用该代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