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注:新人设计师如何快速提高工作效率?为什么不能直接模仿前辈?如何归纳整理出适合自己的「最优工作方式」?这篇好文网易的资深设计师为你深度揭秘!
网易UEDC – 马宝 :「划重点」梳理文章结构,自我管理之道就是明确目标、优化方法论、管理资源。在工作中,关联的、整体的、动态的看待问题,建立自己的思维模型和工作框架打磨方法,让工作自动运转提升效率。
新人为了提高工作速度,会观察身边工作速度快的老员工,看前辈是如何开展工作的。进而不假思索的模仿,却没有思考其成功经验的深层因果联系,新人在不断「试错中」艰难爬行,越努力越缓慢。这种模仿属于「低效率勤奋」,错误的认为只要努力就能复制「成功」。相信他人的经验和已经被认可的「成功」模块可以带给自己提升?
尝试用科学研究的方法,保持开放的态度去验证、去探索可能会更新更好的工作方法。
新人提升改善方法:分别请教两位速度特别快的老员工和两位速度特别慢的老员工,然后分别比较之间的区别,归纳整理出适合自己的最优「工作方式」。
一. 寻找设计圈的完美交集
对设计而言,会承接各式各样的需求:
- 快速高质的设计,成本高,「贵」
- 快速廉价的设计,没质量,「丑」
- 廉价高质的设计,周期长,「慢」
- 「又快又好又便宜」的设计基本为空
深入细想一层「完美交集」真的为空么?
我将「高质」理解成「目标」(事物对应的结果);「快速」理解成效率(做人做事的方法论);「廉价」就是成本,成本一定是会存在的,只能利用我手上资源让成本无限趋近于零。
号称美工终结者的「鲁班智能设计平台」在「双11」期间,show 出了 1.7亿+ banner。人工智能的崛起,速度足够快、成本非常低、质量相对高。从无到有创造东西,机器都能根据特定请求生成符合要求的结果,而人为什么不可能?
- 明确的目标:鲁班为「设计banner」而生
- 成熟的方法论:图像生成技术、设计数据化、底层图像算法、机器学习……
- 丰富的资源:大数据、海量的商品图、人(设计师、算法和工程师、实操者)
同时具备这三种条件,设计师便可以找到设计圈的「完美交集」——即自我管理之道。
首先输入「又快又好又便宜」的目标,其次调用强大资源降低设计成本(无限趋近于零),再次匹配方法论提高效率,最后输出结果。
引用古典老师的《超级个体》文中「自我管理」的概念
什么是目标:做更少更好的事
什么是方法论:帮助成长的「工具」
什么是资源:时间、精力、物质、知识、人……
二. 做更少更好的事——明确目标
目标有两个要素,可实现的、有价值的。目标不是越多越好,应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更有价值的事情。
心理比对(mental contrasting):在心怀梦想的同时,考虑阻碍梦想达成的现实。
1. 目标的筛选
愿望 Wish > 结果 Outcome > 障碍 Obstacle > 计划 Plan——加布里埃尔?厄廷根教授「WOOP」思维法
案例:某人想要「环球旅行」,但不知道怎么样实现愿望?尝试用WOOP的方法策划一下。心里默想环球旅行,找到了一个「旅行家」例子做参考,如何全球签证、如何定机票、如何赚装备,发现阻碍实现愿望的最大障碍就是「没钱」、「没时间」,于是让他辞去了工作换自由时间,时间是有了但是钱彻底没了。选择性放弃将「美好愿望」调整成了「东南亚7日游」,报了一个旅行社,搞定。
Step1:确定愿望
心理默想「美好愿望」,把它聚焦在思考的中心。
Step2:想象结果
找到现实中「对标物」,无限接近你的美好愿望。
Step3:寻找障碍
找到那些妨碍我们愿望达成的障碍,面对障碍的两个选择:
- 克服障碍,寻求具体方法继续往下走。
- 选择性放弃,如遇不可抗力的障碍,迅速返回第一步,微调愿望、对标的结果自然就绕过了那些不可抗力的障碍物。
Step4:具体计划
制定具体有效的计划立即行动。
分析:以结果为导向,刚开始着手一个项目,首先要对项目有整体印象。考虑最终的成果是什么,为了取得成果需要考虑哪些条件,按照什么步骤顺序,哪个切入点最有效等综合因素。一旦对工作有了整体印象,就可以形成工作框架,当框架自动运转,效率也就提升了。
2. 目标的执行
计划 Plan > 执行 Do > 检查 Check > 修正 Adjust——PDCA管理循环 戴明环
案例:上级领导要让你做 PPT 汇报,你需要思考做这个 PPT 的目的是什么?汇报时长多久,需要多少页?哪些内容需要重点强调,哪些内容可以略过?PPT 的整体风格是怎样?但是工作一旦陷入细节,PPT能不能用keynote?4:3还是16:9的?用什么字体、字号?配什么图?当你带着两个主要问题去找领导汇报和你带着50个细枝末节的问题找领导汇报,执行结果可想而知。
方法论:利用 PDCA 管理循环推进工作。
- P: 计划。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规划的制定。
- D: 执行。根据制定的计划,进行具体运作,实现计划内容。
- C: 检查。检查计划与结果的差别,分清对错,明确效果,找出问题。
- A: 修正。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去除糟粕,取其精华;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提交给下一个循环中去解决。
案例:市场的同事让视觉支持宣传计划的推广设计,因为设计页数非常多,视觉只能完成了部分工作。
一个视觉对市场说:“这个宣传方案的页面实在太多啦,我只做了一半,完成了50%,这些页面设计的如何如何美、是我最好的设计效果……”
另一个视觉这样说:“这个宣传计划真的很棒,我调研了不同的广告形式,发现「乐评+地铁广告」更适合我们的方案,我进行整体框架设计和主视觉设计,在中间部分案例中发现多个重复……需要补充和调整……”
分析:
普通的视觉设计思维:用线性设计的方式只能完成项目前半部分的50%,后半部分可能顾及不到,可用性为零。
产品思维考虑全局观:头尾各完成10%,中间30%,完成整体框架再逐步完善方案,可用性高。
三. 优化成长工具——方法论
任何的设计师都应该具备一门极致的专业能力,优秀的基本素质,还要持续自我升级,建立品牌和影响力,通过多种方式转化价值帮助团队;内心强大拥抱未来的不确定性。综上,设计师/职业人的5种能力。
专业技术(自我效能)、产品能力(对事的竞争力)、媒体能力(对人的影响力)、运营能力(对组织的领导力),以及战略能力(个人发展)。
1. 强化硬技能
设计工具表,如何读懂设计软件背后的「设计语言」,所有设计工具的目的是为了量化设计,将设计转化成设计师可控的参数变量,设计师将所有「变量」,配置成最优,也就完成了设计。
Sketch的设计语言是「生态与加速」,PS/XD 是「联动与原型」,Figma是「协同和发展」。选择符合自身团队的软件生态链。
△ UEDC 工具表
- 原型:Axure、Principle、Sketch
- UI:Sketch、Adobe Photoshop、Adobe Illustrator、Affinity Designer、Figma
- 版本控制:Github、Abstract、Git Sketch Plugin
- 动效:Adobe After Effects CC 2017,adobe CC 2017系列,Final Cut Pro
- 交付:Sketch Measure.sketchplugin V3.7.2 自制版、SMB的局域网共享协议
- 效率:Google 备份与同步、MindNode、Things3、Fantastical 2
- 扩展:sketch 插件群、chrome 插件群、PS 插件群
2. 丰富软技能
我们是一群理解科技又兼具人性,精钻技术又有通识的设计师,除了核心专业能力外还应具备的软技能:
- 沟通能力、倾听
- 分析能力、联想力
- 组织力、执行力
- 分享、教授他人
- 服务意识
- 领导能力、决策能力
- 自我激励
- 设计礼仪规范
3. 将技能内化成习惯
项目目标拆解:比如上级要是问你项目的进展,你要立刻思考对方想知道什么,这个问题一般可以拆解成4个方面。
方法论:问题拆解
- 项目整体状况如何?是好还是坏?
- 有没有例子说明目前情况。
- 怎么解决这些问题?
- 需要上级提供什么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