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过程:
wget http://code.google.com/p/redis/downloads/detail?name=redis-2.0.4.tar.gz
tar xvzf redis-2.0.4.tar.gz
cd redis-2.0.4
make
mkdir /home/redis
cp redis-server /home/redis
cp redis-benchmark /home/redis
cp redis-cli /home/redis
cp redis.conf /home/redis
cd /home/redis
</div>
在安装过程中可能需要用到sudo命令,可能新装的redhat虚拟机中新用户还不能使用sudo命令,因此需要手动的修改/etc/sudoers文件,命令如下:
cd /etc
su root ##切换为root用户,同时输入密码
chmod u+w sudoers ##放开sudoers文件的写权限
##在root ALL = (ALL) ALL下面一行增加 "你的用户名" ALL = (ALL) ALL
:wq ##保存退出
chmod u-w sudoers ##取消修改权限
</div>
启动
./redis-server redis.conf
</div>
进入命令交互模式,两种:
1: ./redis-cli
2: telnet 127.0.0.1 6379 (ip接端口)
</div>
配置文件参数说明:
1. Redis默认不是以守护进程的方式运行,可以通过该配置项修改,使用yes启用守护进程
daemonize no
</div>
2. 当Redis以守护进程方式运行时,Redis默认会把pid写入/var/run/redis.pid文件,可以通过pidfile指定
pidfile /var/run/redis.pid
</div>
3. 指定Redis监听端口,默认端口为6379,作者在自己的一篇博文中解释了为什么选用6379作为默认端口,因为6379在手机按键上MERZ对应的号码,而MERZ取自意大利歌女Alessia Merz的名字
port 6379
</div>
4. 绑定的主机地址
bind 127.0.0.1
</div>
5.当 客户端闲置多长时间后关闭连接,如果指定为0,表示关闭该功能
timeout 300
</div>
6. 指定日志记录级别,Redis总共支持四个级别:debug、verbose、notice、warning,默认为verbose
loglevel verbose
</div>
7. 日志记录方式,默认为标准输出,如果配置Redis为守护进程方式运行,而这里又配置为日志记录方式为标准输出,则日志将会发送给/dev/null
logfile stdout
</div>
8. 设置数据库的数量,默认数据库为0,可以使用SELECT 命令在连接上指定数据库id
databases 16
</div>
9. 指定在多长时间内,有多少次更新操作,就将数据同步到数据文件,可以多个条件配合
save
</div>
Redis默认配置文件中提供了三个条件:
save 900 1
save 300 10
save 60 10000
</div>
分别表示900秒(15分钟)内有1个更改,300秒(5分钟)内有10个更改以及60秒内有10000个更改。
10. 指定存储至本地数据库时是否压缩数据,默认为yes,Redis采用LZF压缩,如果为了节省CPU时间,可以关闭该选项,但会导致数据库文件变的巨大
rdbcompression yes
</div>
11. 指定本地数据库文件名,默认值为dump.rdb
dbfilename dump.rdb
</div>
12. 指定本地数据库存放目录
dir ./
</div>
13. 设置当本机为slav服务时,设置master服务的IP地址及端口,在Redis启动时,它会自动从master进行数据同步
slaveof
</div>
14. 当master服务设置了密码保护时,slav服务连接master的密码
masterauth
</div>
15. 设置Redis连接密码,如果配置了连接密码,客户端在连接Redis时需要通过AUTH 命令提供密码,默认关闭
requirepass foobared
</div>
16. 设置同一时间最大客户端连接数,默认无限制,Redis可以同时打开的客户端连接数为Redis进程可以打开的最大文件描述符数,如果设置 maxclients 0,表示不作限制。当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