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教程是向大家介绍AI临摹动漫图片技巧,教程很值得学习,推荐过来,大家一起来学习吧!
初衷】
因为喜欢看动漫,所以看了一部动画或漫画就会想要收集相关的官方图片,同时也用来做电脑和手机的壁纸,但哪怕是很热门的动画,真正高清的图也实在是太少了,那些冷门的或者老动画就更不用指望了。另外,我也不太喜欢同人图,因为一般都加了太多画师自已的风格,我比较喜欢官方的正式图。
Photshop用到现在差不多有10年了,但AI是工作后才学的。当时想转行做设计,于是开始学AI,但无奈我们公司合作的打印店都只接收cdr,所以刚做设计时用的是Coreldraw。后来转做网站设计,主要用Flash,AI和Coreldraw都没怎么用了,只是偶尔做一下包装和名片。一直以来对AI算不上喜欢,对我的工作和生活来说,Photoshop才真的有用,所以AI一直都没再继续学习。对AI和Flash这些矢量图的软件,觉得只能做一些抽象型的图像,不适合做日式动漫图。直到有一天,看到网上有个日本网民用Excel做了玉子市场的人物,让我挺震惊。凭着对Excel的熟悉,我想我也能做,于是用它来做了黑雪姬的图。通过这次尝试,发现像Excel自带的简陋工具都能以矢量图的形式做出自已挺喜欢的效果,那么作为专业矢量软件的AI就更不在话下了。于是,我开始围绕图片高清化来研究AI。
【原理分析】
高清化的过程简单来说就是把原图拖进AI,然后在它上面描边,上色。如果是画画的话这样当然是不行的,是作弊,但是我做这些图只不过是想让原图变成矢量的高清图,所以用什么手段其实并不重要,只要能还原原图就行了。当然,就算是描也有一定的技术要求,需要进行一定的练习,但并不是什么高深的技术,当你掌握了制作流程后,最关键的实际上是耐心,因为一般做一张自已较满意的图大概要花十几个小时。
掌握了高清化技术,就再也不用为很喜欢的图片找不到高清而烦恼了,有很多人投身这个领域的话,网上就会有很多的高清图,可以为二次元打造一个高清的世界。
当然,把现有的图片进行高清化并不是这门技术的唯一用途。熟悉了把彩图高清化后,你可以尝试把黑白漫画进行高清并上色。如果你想原创,也可以用笔在纸上画草稿,然后用相机拍下来,拖进AI里面,后面的过程就和黑白漫画上色差不多了。
有同学可能会问:做高清图需要美术基础吗?
我的看法是,如果有美术基础当然不是坏事,但没有也没什么大碍。做高清图的话,描边时照着原图描就可以了,需要的是钢笔工具的熟练和耐心,上色方面直接从原图相应的部位取色就行了,虽然有时要进行一些调整,但都是用到AI里面那些熟悉的功能,这些都不需要美术基础。
但如果是黑白漫画高清上色,就需要对色彩有一定的理解和对动漫上色有所了解,比如怎么调肤色,怎么表现明暗等。如果是原创的话,就需要有一定的绘画能力,熟悉人体、透视等。
不过,就算是后面两种对美术基础有要求,也不是绝对的,因为美术并不是专为动漫服务,动漫也不需要用到美术院校教的所有东西,你选择了研究动漫,然后根据自已的需要去学习相关的知识就可以了,哪里不懂就补哪里,能满足自已的需求即可。
另外我想说一下做原创的话,用Photoshop来画和在AI里做有什么区别。
如果是用Photoshop来画,你必须得有数位板,不然用鼠标来画是比较痛苦的。而且数位板也只是一个工具,就算买了,能不能画好还是取决于你的画功和对Photoshop的熟悉程度。如果没有数位板,用鼠标的话,我觉得用AI更实在。但是我从来不会跟人说"我这些图是鼠绘的"---这种说法是挺忽悠人的,因为用矢量工具来做图,虽然没有数位板大手一挥的自由,但也有很多数位板手绘很难实现的功能。用鼠标并不一定就比数位板弱势,只能说是各有优劣,各自满足不同的需要。并不是说没有数位板就不能画动漫图了,用鼠标、用AI完全可以胜任。虽然我有数位板 ,但是我由衷地喜欢在AI做这种类型的动漫图。【工作环境】
首先介绍一下我目前在用的工作界面,这里涉及到了几乎所有我需要的所有工具。
首先是工具栏,我把所有隐藏工具都拉出来了,排成三列,一来是我非常不喜欢每次都点开菜单来找工具,也不想为每个工具都设快捷键,二来我还在不断地学习,研究各种工具,希望能不断地提高工作效率,并且完成一切我想要的效果,所以我把现有的工具全都调出来慢慢试验。
图中有两条横的工具栏,这是我自已开发的一些脚本工具,在使用软件时,我都会留意软件有没有自带脚本开发功能,通过编写脚本代码,可以为工作带来很多便利。Photoshop和AI我都有写了一些工具,但这些其实并不是做图必须的,只是个人喜好罢了,以后我会在做图的过程中介绍一下它们都有什么样的功能,如果有同学感兴趣,我可以另外写一个贴子讲一下这些工具的用法并且把它们整理后分享出来。
右边就是我最常用的一些面板了。
透明度面板:经常需要调节整个路径、渐变、网格点的透明度,同时还会用到图层模式、蒙版功能
渐变面板(描边面板):渐变和描边面板都用得挺多
颜色面板:颜色一般我都是用吸管工具和这个面板来指定颜色,同时选择HSB模式,便于对颜色进行细调
路径查找到器面板(对齐面板):挺常用
图形样式面板:这个是自定义的,里面放了几种我最常用的样式,不用每次都去指定,直接点击应用就行了
图层面板:这个就不用说了,最核心的面板
除了这些面板,我还设了很多快捷键,习惯上我在任何设计软件都会把所有自带的快捷键删除,然后根据自已的使用需要有选择性地指定,一般全部设在左手边,这样就可以右手拿鼠标,左手放在键盘上不动。
除了AI内部的快捷键指定,我还有用一些外部的快捷键软件,因为AI内部的快捷键有一定的限制,外部软件则有无限的可能性,但是需要有一定的写代码能力,因为想要自由操控,基本上都是要写一些代码的。我使用的外部快捷软件有Quick Macros和Autohotkey,如果有同学感兴趣,我可以另外写一个贴子讲一下它们的用法。同样的,这些都不是必须的,只是能为工作提供一些便利,如果你是做设计师而且对代码感兴趣的话,强烈建议学一下。【基本原理】
首先,做图的时候要先把原图拖进AI里面,我们要在它上面进行制作
制作时,可以一次性把所有边都描了,也可以把整张图分成很多个部分,一边描边一边上色,比如先完成眼睛再做其他。两种都可以,就看你怎样更方便。不过要注意的一点是,如果先做一部分,切记不要在一个地方花太多时间,因为那个地方可能做完整张图后其实并不是那么重点的部位,没必要浪费太多时间
不管是一次性描边还是一部分一部分完成,我一般都会对每个部位独立一层,方便管理。比如眼睛一层,脸一层……较复杂的物体可能本身就分很多层,如头发。分层的原则是谁在谁上面,谁挡住谁。
下面是一张gif图的演示,大小是1.67M,如果看不到请等待它加载完
接下来是实际的操作。日式动漫的一般都有描边和上色这两个过程,正好对应AI的描边和填充。但是和手绘时不同的是,手绘的线可以任意画,AI的边只能是一个形状的外边界,而不能自由地伸进形状内部同时还保持填充。如果你想自由地伸进内部,就只能选择只描边而不填充
下面是一张gif图的演示,大小是2.65M,如果看不到请等待它加载完
如果我要做下图所示的这块头发,我会先把整块形状的外边界用钢笔工具勾出来,所有看起来应该伸进内部的线我都不管,我只勾外边界。然后,我把这个路径复制多两层,最上面一层只描边不填充,第二层没有描边也没有填充,用来做剪切路径,最下面一层只填充不描边,用来做底色。然后,我用很多条断开的线来把内部的线都勾完,原图上那些和外边界是连在一起的线就尽量调整成仿佛它们是连贯的
为什么要采用这种方法呢?为什么连在一起的线不直接连,而是要断开呢?
如果用手绘线条那样的方式去画线,那么所有线都是断开的,用填充会一塌胡涂,所以只能描边。描完边后,要上底色了,这时你不得不沿着边很小心地再把整个边界勾一次,让底色不要超出边,又不要和边之间有空隙,要刚好在边的下方。这样无形中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虽然可以想想办法加快一点,但始终不是什么好方法
所以,最后经过试验我确定了上面这种方法,一层负责边,在最上面盖住,一层作为剪切路径,可以往里面任意丢东西而不用担心内部的线和阴影会溢出来,最下面一层作为底色。把底色和路径分为两层是便于分别操作,同时也是考虑到边、底色、阴影的层叠关系
一开始其实我最担心的是内部的线是断开的,怕看起来不连贯,但实际尝试后,觉得完全不是问题,不需要花多少功夫就可以调成看起来是连贯的效果
整幅图的任何部位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来制作,这就是最核心的一个原理。
基本上用这个技巧就可以把整幅图做下来了,剩下的就是一些小技巧了。当然,并不是每个地方都一定要这样分三层,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比如很简单的物体,只有底色和外边,内部也只有少量的线,那么我一般就一层描边加填充,然后直接画内部的线就行了,不需要用到剪切路径【线条处理】
线条的处理一般我用到的有两种方式:
1,描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