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System Activity Reporter系统活动情况报告)是目前 Linux 上最为全面的系统性能分析工具之一,可以从多方面对系统的活动进行报告,
包括:文件的读写情况、系统调用的使用情况、磁盘I/O、CPU效率、内存使用状况、进程活动及IPC有关的活动等。
本文主要以CentOS 6.3 x64系统为例,介绍sar命令。
1、sar命令常用格式
sar [options] [-A] [-o file] t [n]
其中:
t为采样间隔,n为采样次数,默认值是1;
-o file表示将命令结果以二进制格式存放在文件中,file 是文件名。
options 为命令行选项,sar命令常用选项如下:
-A:所有报告的总和
-P:设定CPU
-u:输出CPU使用情况的统计信息
-v:输出inode、文件和其他内核表的统计信息
-d:输出每一个块设备的活动信息
-n:汇报网络情况
-q:汇报队列长度和负载信息
-r:输出内存和交换空间的统计信息
-b:显示I/O和传送速率的统计信息
-a:文件读写情况
-c:输出进程统计信息,每秒创建的进程数
-R:输出内存页面的统计信息
-y:终端设备活动情况
-w:输出系统交换活动信息
2. CPU资源监控
例如,每10秒采样一次,连续采样3次,观察CPU 的使用情况,并将采样结果以二进制形式存入当前目录下的文件sys_info中,需键入如下命令:
比如
如果我的CPU是多核处理器,那么sar能知道某一个核的运行信息么?
完全没问题的。有一个选项-P,就是用来为多核处理器而设计的。
当在使用sar命令而没有设定-P选项时,sar会根据所有核给出一个宏观汇报,也就是平均的值。
如果使用了-P选项来指定某一个核,那么就会针对这个单独的核给出具体性能信息。
当使用-P ALL时,sar就会根据每一个核都给出其具体性能信息,然后再给出一个总的性能信息。
比如,我这里有一个至强处理器的CPU,是双核CPU,看看-P的使用方法吧:
10:59:38 PM CPU %user %nice %system %iowait %idle
10:59:39 PM all 2.12 0.00 2.87 0.00 95.01
10:59:39 PM 0 0.00 0.00 1.98 0.00 98.02
10:59:39 PM 1 9.00 0.00 7.00 0.00 84.00
sar会根据处理器的每一个核给出性能信息。当我们想查看第6个核的信息时,其输出如下:
输出项说明:
kbmemfree:这个值和free命令中的free值基本一致,所以它不包括buffer和cache的空间.
kbmemused:这个值和free命令中的used值基本一致,所以它包括buffer和cache的空间.
%memused:这个值是kbmemused和内存总量(不包括swap)的一个百分比.
kbbuffers和kbcached:这两个值就是free命令中的buffer和cache.
kbcommit:保证当前系统所需要的内存,即为了确保不溢出而需要的内存(RAM+swap).
%commit:这个值是kbcommit与内存总量(包括swap)的一个百分比.
5. 内存分页监控
例如,每10秒采样一次,连续采样3次,监控内存分页:
屏幕显示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