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CSS技术我们虽然很熟悉,在使用的过程却很容易被困住,这让我们在新问题出现的时候变得很不利。
随着web继续不断地发展,对于新技术新解决方案的要求也会不断增长。因此,作为网页设计师和前端开发人员,我们别无选择,必须熟悉我们手上的工具,做到知己知彼,这样才能百战不殆。
这就意味着有那么些个特别的货,虽然平常都不怎么会用上,但是一旦某个地方需要它们了,他们就真的是特么得合适不过来了呢。
今儿,我就准备向大伙儿介绍一些你们之前可能很少见过CSS家伙们。他们每个都是度量的单位,类似pixel 和 em 这样的,但是很有可能你之前从来就没听过这些家伙们!就让我们一起来交个朋友吧~
rem
我们首先介绍下和我们熟悉的很相似的货。em 被定义为相对于当前对象内文本的字体大小。炒个栗子,如果你给body小哥设置了font-size字体大小,那么body小哥的任何子元素的1em就是等于body设置的font-size。
你看,这里div这娃的字体大小是1.2em。解释来说,就是他从body爹爹那里继承的字体大小(这里是14px)的1.2倍,结果就是16.8px。
但是,如果你用em一层一层级联得定义嵌套元素的字体大小又会花生什么事情呢?在下面这一小段代码里我们应用了和上面一样一样的CSS,每一个div都从它上一级父元素继承了字体大小,并且逐渐得增加。
虽然在某些地方这正是我们想要的,但是通常情况下我们还是希望就依赖单一的相对度量单位就好。这时候嘛,我们就可以使用 rem 了。 ‘r’是“root”的缩写,意思就是1rem等于根元素的字体大小;大部分情况下,根元素就是<html>元素了。
这样在上面的那三个嵌套的div娃们的字体大小都是 1.2*14px = 16.8px 了。
适用于网格布局
Rems 不仅仅只是在设置字体大小上很方便。再炒个栗子,你可以用基于html根元素字体大小的rem作为整个网格布局或者UI库的大小单位,然后在其他特定的地方用em单位。这样将会给你带来更多的字体大小和伸缩的可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