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内容:
上周写了一篇文章: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phodal
链接:http://zhuanlan.zhihu.com/phodal/20548041
来源:知乎
Web本身就是跨平台的,这意味着这中间存在着无限的可能性。
我是一名Web Developer,对于我来能用Web开发的事情就用Web来完成就好了——不需要编译,不需要等它编译完。我想到哪我就可以写到哪,我改到哪我就可以发生哪发生了变化。
最近我在写Growth——一个帮助开发人员成长的应用,在近一个月的业余时间里,完成了这个应用的:
- 移动应用版:Android、Windows Phone、iOS(等账号和上线)
- Web版
- 桌面版:Mac OS、Windows、GNU/Linux
截图合并如下:

而更重要的是它们使用了同一份代码——除了对特定设备进行一些处理就没有其他修改。相信全栈的你已经看出来了:
Web = Chrome + Angular.js + Ionic
Desktop = Electron + Angular.js + Ionic
Mobile = Cordova + Angular.js + Ionic
除了前面的WebView不一样,后面都是Angular.js + Ionic。
从Web到混合应用,再到桌面应用在最打开的时候它只是一个单纯的混合应用,我想总结一下我的学习经验,分享一下学习的心得,如:
- 完整的Web开发,运维,部署,维护介绍
- 如何写好代码——重构、测试、模式
- 遗留代码、遗留系统的形成
- 不同阶段所需的技能
- 书籍推荐
- 技术栈推荐
- Web应用解决方案
接着我用Ionic创建了这个应用,这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我一直使用Chrome在调度我的代码。因为我是Android用户,我有Google Play的账号,便发布了Android版本。这时候遇到了一个问题,我并没有Apple Developer账号(现在在申请ing。。),而主要的用户对象程序员,这是一群不土的土豪。
偶然间我才想到,我只要上传Web版本的代码就可以暂时性实现这个需求了。接着找了个AWS S3的插件,直接上传到了AWS S3上托管成静态文件服务。
几天前在Github上收到一个issue——关于创造桌面版, 我便想着这也是可能的,我只需要写一个启动脚本和编译脚本即可。
所以,最后我们的流程图就如下所示:

除了显示到VR设备上,好像什么也不缺了。并且在我之前的文章《Oculus + Node.js + Three.js 打造VR世界》,也展示了Web在VR世界的可能性。
在这实现期间有几个点可以分享一下:
- 响应式设计
- 平台/设备特定代码
响应式设计可以主要依赖于Media Query,而响应式设计主要要追随的一点是不同的设备不同的显示,如:

这也意味着,我们需要对不同的设备进行一些处理,如在大的屏幕下,我们需要展示菜单:

而这可以依赖于Ionic的expose-aside-when="large",而并非所有的情形都是这么简单的。如我最近遇到的问题就是图片缩放的问题,之前的图片针对的都是手机版——经过了一定的缩放。
这时在桌面应用上就会出现问题,就需要限定大小等等。
而这个问题相比于平台特定问题则更容易解决。
平台特定代码对于特定平台才有的问题就不是一件容易解决的事,分享一下:
存储我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数据存储的问题。最开始的时候,我只需要开始混合应用。因此我可以用Preferences、或者SQLite来存储数据。
后来,我扩展到了Web版,我只好用LocalStoarge。于是,我就开始抽象出一个$storageServices来做相应的事。接着遇到一系列的问题,我舍弃了原有的方案,直接使用LocalStoarge。
数据分析为了开发方便,我使用Google Analytics来分析用户的行为——毕竟数据对我来说也不是特别重要,只要可以看到有人使用就可以了。
这时候遇到的一个问题是,我不需要记录Web用户的行为,但是我希望可以看到有这样的请求发出。于是对于Web用户来说,只需要:
trackView: function (view) { console.log(view); } Ionic + LeanCloud; react 方面暂时没有能够像 ionic 提供这么充足的满足移动场景的框架体系 wex5,appcan,apicloud,HBuilder等等这些工具确实是都在推广一次开发多端运行,不过宣传是宣传,具体操作也都有自己非常明显的优缺点,在这里简单的说一下(谨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wex5的界面比较赏心悦目一些,开发过程比较爽,数据和视图是分离的,当然这个东西是锦上添花并非关键,混合开发最受质疑的是性能问题,运行卡顿,在这几款工具中,能够把这个问题处理的最好的应该是wex5,唯一一个用单页加载的开发工具,页面加载极速,这个想必也是他铁杆粉丝大爱的原因之一吧,虽然开发中会遇到一些问题,不过还好都不是重点。
appcan是这个行业中最古老的了,宣传也一直以领导者倡导者自居,在互联网世界中历史悠久难道是好事么,这个总觉着有点奇怪,不过话说产品是王道,各方面来说总的还可以,不过比较致命的是打包好的app会加入他们的一些代码,这些代码会做一些服务器请求,然后呢,由于他们的服务器非常不稳定,经常导致无法请求成功,其结果就是app没法打开或者直接崩溃,这点让人很无语,就我个人的观察来看,基本上可以保证每个月都出问题,官方的响应也非常慢经常一两天搞不定(要是周六周末就更惨,肯定找不到人-_-)。基本上你喊破喉咙也没人理你。总之,就我个人的使用经验来看,appcan对免费版的支持相当差(你可以认为是没支持-,-),至于企业版,我没买,所以不知道是个什么程度。所以如果你做的东西不是什么要紧的东西,那么用它就无所谓,如果是打算开发靠谱的东西,建议你绕道
apicloud是以前appcan里的一位核心技术人员,后来走了,就自己创办的apicloud,这个是背景,也不能说因为此就断定apicloud肯定是没有appcan有实力的,我只发表我个人使用过的观点,所谓的组件化(UzModule)开发,对Android的生命周期支持非常不到位,常见的onPause,onResume都无法实现;onCreate也没有使用,在社区里逛了之后,感觉很多东西都是二手的,抄袭无疑是apicloud让开发者最反感的一点,2015年
您可能想查找下面的文章:
- React Native 之ScrollView轮播图实现方法实例
- 这个问题已有了答案?
- 百度小说推出专为平板电脑设计的 HTML5 web 应用,体验效果和原生应用类似,是否意味着随着 HTML5 技术的成熟,原生应用未来将输给 web app?
- 新浪微博的 HTML5 页面体验已经和 native app 差不多了,是否意味着 HTML5 可以取代 native 了?
- 淘宝的HTML5页面,为什么要把默认滚动给禁了?
- html5将来会取代native app 吗,我现在学native app,比如android,会不会白学了,以后被淘汰?
- 为什么移动平台还是 Native 更流行,较少 HTML5 应用?
- 如何快速开发多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