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nkedu视频
  • 平面设计
  • 电脑入门
  • 操作系统
  • 办公应用
  • 电脑硬件
  • 动画设计
  • 3D设计
  • 网页设计
  • CAD设计
  • 影音处理
  • 数据库
  • 程序设计
  • 认证考试
  • 信息管理
  • 信息安全
菜单
linkedu.com专业计算机教程网站
  • 网页制作
  • 数据库
  • 程序设计
  • 操作系统
  • CMS教程
  • 游戏攻略
  • 脚本语言
  • 平面设计
  • 软件教程
  • 网络安全
  • 电脑知识
  • 服务器
  • 视频教程
  • html/xhtml
  • html5
  • CSS
  • XML/XSLT
  • Dreamweaver教程
  • Frontpage教程
  • 心得技巧
  • bootstrap
  • vue
  • AngularJS
  • HBuilder教程
  • css3
  • 浏览器兼容
  • div/css
  • 网页编辑器
  • axure
您的位置:首页 > 网页设计 >心得技巧 > 对于「以人为中心」的设计,你的理解可能太浅显了

对于「以人为中心」的设计,你的理解可能太浅显了

作者:Mark Rolston 字体:[增加 减小]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18-08-23

本文主要包含以人为中心,用户体验,用户研究,经验分享,设计原理,设计心理学,设计思考等相关知识,Mark Rolston希望在学习及工作中可以帮助到您

传统意义上以人为中心的设计,过分简化了人和技术之间的关系。是时候采用更加细致的分类和方法来进行描述了。

在 FastCompany 最近的一篇文章当中,著名的人机交互专家唐纳德诺曼讲到了最初的技术大多有着不想匹配的设计,使得我们的生活更加复杂,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文章的许多论点和描述是非常精妙的,但是文中所说的前提,在我看来是值得商榷的。

文中对于人类——也就是我们自己,和技术之间的关系,描述并不准确,这种不准确的表述,实际上可能会导致后续的设计出现更多的问题。

文中,唐纳德·诺曼是这样说的:「我们无意中接受了一种设定,那就是技术是优先诞生的(而我们需要接受它)。」换句话来说,我们对于新技术本身有着太多的崇敬,而在设计的时候对于用户没有足够的体谅。从表面上来看,这种观察视角是很自然的,但是仔细思考一下,会发现这个设定当中隐藏了一个假设:人们的需求从某种意义上必须是纯粹的,且不受外界影响的才行,而设计师需要在设计的时候,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且针对技术进行相应的设计。听起来好像没问题:新技术出现(搭配不完善的设计)——人们接受它——不够完善的设计导致生活被影响——技术和设计改进——迭代。

但是,人们的欲望和需求从来都不会凭空的出现,这么多年来,人和技术之间从来都不是单向的影响,互相之间的影响和塑造从来都不是孤立的,那么上述这个单向的流程就不对了,它在实际生活中是一个持续影响和互动的复合过程,它不是一条线,而是一张网,网上的每一个点,都属于多条线,有着多种属性和身份。

人们针对技术积累出经验,而技术也会随着人们预期的变化而被塑造。也正是因此,比如我们桌面端的 PC 中,软件的功能和界面都会受到日常办公物品的设计的影响,比如文件夹(文件系统)、垃圾桶(回收站)、笔记本(记事本)。更重要的是,如今我们每个人手上所持有的多功能智能掌上设备,仍然被称为手机/电话(Phone),但是它的真实功能范畴,已经早就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电话的范畴。

技术和人类之间的互相塑造

用一个更加通俗的例子来阐述这个道理吧。

石化燃料驱动的引擎。我们通常说的汽车的发动机,他们在被启动之后,发出高热和噪音,对于许多人而言,它的这些温度和音频上的特征,已经成为了它给人的认知的一部分。我们已经学会将引擎的轰鸣声和强大的动力这一概念联系在一起。嘈杂的引擎声,无论是在诞生之初,还是在现在都不是「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它们和这个概念是没有关系的,因为当年在发明它的时候,应该没有用户会希望拥有一个噪音震天的引擎设备吧?然而,它所塑造的形象和意念,已经在人们的心中逐渐成型了,许多人开始期待它,甚至有人希望它一定要存在。

人和技术之间存在一种「给予和接受」的关系,两者是互相纠缠和影响的。那些最漂亮的、最令人振奋的汽车,也并不是纯粹贴合用户欲念的,汽车设计中许多出色的设计理念其实是技术本身的副产物。毫无疑问,时下正在逐步普及的电动汽车,也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优质汽车的概念。

一个好的设计必须考虑到用户的需求和欲望,但是最终所有的东西,包括产品,一定是落实在技术的边界上。许多伟大的产品甚至直接就替用户塑造了预期的边界。对于汽车,引擎的轰鸣就等同于功率;对于手机,轻薄就等同于先进。而所有的这些概念都不是用户本身原始就具备的预期。用户的理想体验预期是来源于他的技术体验。

但是,设计师会假设用户需要一些新的技术,可是实际上通过调研所获得的信息,往往会让设计深陷泥潭——更快的四轮马车,就是一个典型,因为对于当年的用户而言,出行的交通工具就是马车。

而另外一方面,在创造汽车的时候,会参考马车采用四轮的结构,在设计电脑键盘的时候,会参考打字机的键盘,而我们现在使用的掌上智能设备的基础功能仍然是打电话,所以它还叫手机。这中间的差异,是大量的不断进化的、不断塑造着人们也被人们所塑造的技术和功能。

以人为中心,应该有着更丰厚的内涵和外延

现在,我们应该对于以人为中心的设计理念有更深入的思考,它本身就不是一个简单的「围绕用户的需求来设计」设计观点。设计师通过各种不同的方法来获取更好的设计需求,但是真实的人是复杂的,需求大多也都是复合而多变的,被抽象出来的需求,往往呈现出被过度简化的样子,这样的需求掩盖了变化本身的深刻。

我们和技术之间的关系越来越亲密,我们每天每时每刻都在使用手机,通过网络连通着各式各样的服务,获取的知识来自于世界各个角落。我们在线上的互动构建出的网络身份和角色随着网络世界而快速转变着,但是线下的真实角色,却依然保持着原始的样子。技术的存在促成了这种身份上的割裂,我们自己已经变的比以往复杂得多,与此同时,我们的自我意识到底要如何界定呢?这并不容易。

身为设计师,「以人为中心」几个字很容易说出口,但是即便「人」之一字,其中的内涵外延,每时每刻都在变复杂,在你看不到的地方发生着异化。如果「人」本身的定义都被抽象得很简单了,产品和设计又怎么能够做对呢?

我们自己身为人类,和技术之间的关系紧密而复杂。而这种关系,时时刻刻都在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我们对于自己的定义。而新的技术和新的设计,也必须在此基础上构建才会合乎情理,发挥作用。同样的,我们自身也非常渴望技术驱动下的体验。

从这个角度来看,技术已经和我们是谁、我们要什么的概念密不可分了。

结语

了解用户,也需要了解我们自己,需要不断的反思和探索。人从来都没有简单过,所以我们需要了解人的复杂性。而产品同样没有办法真正意义上的“简化”,复杂的一面,只是被隐藏起来了。下面的两篇文章,能够很好的支撑,以上的内容。

优设大课堂

您可能想查找下面的文章:

  • 对于「以人为中心」的设计,你的理解可能太浅显了

相关文章

  • 2017-08-06@Font-face的基本用法及让全部浏览器都兼容的方法
  • 2018-08-23超实用!如何正确使用控件系列之提示框(Toast)
  • 2018-08-23素材太丑?学会这5个方法照样能做好设计!
  • 2018-08-23用QQ阅读的实战案例,帮你学会做理性的设计
  • 2018-08-23腾讯设计师:极速适配 iPhone X 的技巧揭秘!
  • 2018-08-23上亿人使用的QQ iPad版「斗图神器」原来是这么设计出来的!
  • 2017-08-06web前端技巧整理(个人实战经验)
  • 2018-08-23反馈机制这样设计,才能不让用户厌烦
  • 2018-08-23如何开好需求评审会?36氪产品总监告诉你!
  • 2017-08-06怎么设计响应式WEB?响应式WEB设计的优缺点

文章分类

  • html/xhtml
  • html5
  • CSS
  • XML/XSLT
  • Dreamweaver教程
  • Frontpage教程
  • 心得技巧
  • bootstrap
  • vue
  • AngularJS
  • HBuilder教程
  • css3
  • 浏览器兼容
  • div/css
  • 网页编辑器
  • axure

最近更新的内容

    • 这10个小技巧,帮你创造出可用性良好的微文案
    • 那些经典交互设计流程与方法,真的足够好吗?
    • 实战深度总结!如何设计和运营品牌形象?
    • 新手建站入门教程 建站需要的条件和工具
    • 非科班福利!仅需5分钟,让你成为一名专业的画画人士
    • 为什么你的动效特别酷炫,但一直不能落地?(附解决思路)
    • 巧用扁平化风格来设计网站的方法
    • 为什么我们都应该学会组件化设计思维?
    • HTML标签及基本元素学习总结
    • 近万字干货!可能是最全面的交互基础知识总结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202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linkedu.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