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日本,每个宅男都会低头抿嘴一笑,然后回家默默打开电脑里隐藏了 N 层的某个文件夹……
原本,我的印象也和这些宅男一样的……有深度。
但自从去了日本,再想起这个国家,脑海里浮现出的只有「细节」二字。
日本是个非常注重设计细节的国家,他们注重细节,注重感情,注重思考人、物、环境三者之间一个舒适自然的关系。他们不做刻意的设计,讲究从操作层面着手,为用户考虑缺失的细节体验,让每一个成品都有种浑然天成,天生就该如此的自然。
正是这种精神,深深地俘虏了我,让我走过一处地方,看过一种情景,只想感叹一声「这就是产品应有的细节体验!」
当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它的公交系统、卫浴系统以及服务系统的设计。
一、公交系统
1. 赶飞机也能变得很有趣
日本有着很完善的公交系统,从踏入机场的那一刻,便感受到它清晰的指引性。
赶飞机、找登机口是旅客在机场经常发生的一幕,日本的设计者让飞奔赶搭飞机的旅客成为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地面上铺设蓝、红两种颜色的 PU田径跑道,让旅客在上面奔跑。蓝色指引旅客顺利抵达安检区,红色指引旅客抵达机场交通出口。同时,跑道上标识有目的地、方向及行走距离,用最直接的图文方式给用户指引。
利用眼睛找寻方向,指挥双脚找寻道路是儿时就学会的一种本领,但在空旷的空间里寻找特定目标需要消耗用户较长的反射弧,设计者通过观察发现,循道而行的地面指引能更快地缩短用户的反应时间,做到一目了然,同时有趣的元素让旅客在行走中感到快乐。
2. 以最少的操作买到一张地铁票
排队购票乘车是很日常的行为,为了节约用户购票的时间,设计者把买票的流程缩减到最少操作步骤一一人数的选择直接用图片的方式展示,默认是一个大人,用户可自行切换到一个大人一个小孩,然后选票价,确认,放钱,三步便购票成功了。
简洁的步骤能有效缓解人和产品操作界面的隔阂,使产品的使用过程成为功能的享受过程。
3. 怕冷吗?可以选择不同温度的车厢
随着越来越多的日本女性出现在职场,为了防止女性在拥挤的车厢受到猥亵骚扰,日本铁路在上班高峰期增设了「女性专用车厢」。
同时,为了提高乘客的舒适度,在炎炎夏日,日本的列车会设置不同温度的车厢,方便照顾不同年龄层的用户——年迈的老人和幼小的孩童身体比较虚弱,可以选择弱冷气车厢;而满身大汗的年轻人,可以选择强冷气车厢。根据用户需要,给予其所需,做到真正的关怀备至。
4. 矮个子不怕够不着扶手
长度不一的扶手设计在2010年的德国红点设计中早有体现,「Press, Change Length」是一个可调节长度的拉手,由中国学生设计,设计的出发点是为了让身高不同的乘客以更舒服的姿势握着扶手站立,高个子的不怕顶到头,矮个子的不怕够不着。
时隔5年过去了,日本却是最先将此设计运用到公交系统中的国家,虽然没有把设计一比一的还原,却用了最少的材料完成关键部位的改造,给用户便利。
在日本,这种设计被誉为「贫困」的美学——用最简单的东西创造一种深入人心的生活方式,这也成了很多设计师探索的主题。
有时候,懂得运用设计结果比设计过程更重要。
5. 没零钱不用愁,有零钱兑换机
一般,坐公交车发现没零钱是乘客的一大痛点,解决的办法要么是找车上的其他乘客兑零钱,要么是忍痛往里投更大额的钱,但终究是应急的方法。在日本,完全不需要有这方面的担心,公交上设有专门的「零钱兑换机」,方便乘客把大额的纸币变成零钱。
设计的目的在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日本的设计师注重解决日常问题,帮助消费者改善生活,因此国民也享受到了许多精巧的产品服务。
△ 纸币兑换
6. 轻轻一拨,即可变更座椅方向
座椅,作为列车车厢最基础的设施部件,起到了支撑人体乘坐的功能,同时缓和人与车厢之间振动的作用。但至今中国的列车座椅在人机工程学方面仍存在考虑不周的情况,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我们的列车座椅仍在采用90°靠背式。此外,三五知己需要面对面聊天时,必须大动干戈地旋转座椅,有时甚至找不到触发旋转的按钮。
△ 座椅变更
而在新干线上,会惊喜地发现,改变座椅方向是件很轻松的一件事,只要手握把手,轻轻地从右向左一拨,座位方向就改变了。
同时,座椅设计采用人体工程学的最佳靠背倾斜角度——110度,给乘客舒适的乘坐体验。
其实,很多日本的设计并不追求夸张、惊人,它们注重解决日常问题,帮助消费者改善生活,因此国民享受到了许多精巧的产品服务。
二、卫浴系统
中国大妈去日本搬空了人家的马桶圈这种新闻早就传得沸沸扬扬,不得不说,日本的卫浴系统堪称一绝。设计师用自己的思想创造了一种新的卫浴细节体验,并把这些细节放大,注入到原有的产品当中。除了我们常听闻的如厕完后能自动洗菊花这种爽歪歪的功能外,还有很多让人眼前一亮的惊喜。
其中一大惊喜来自于参观一个民宿家庭的厕所文化,记得当时,我一打开门,原本盖着的马桶盖就自动掀起了,伴随着优美的音乐从中流淌出来,对,没看错,主人在厕所里安装了音乐系统。当我小心翼翼地踩着那粉红色的地毯来到会发热的马桶圈前坐下时,一股暖流从屁屁涌上直捣心窝,只想感慨「好爽啊」。舒服过后,再观望四周,会发现马桶正对的墙上挂着一幅日式的手工贴画,马桶的右前方会放置小书架,墙上装帧有鲜花,主人会定期更改。
△ 卫浴
据研究显示,日本人使用厕所的频率和时长均排在世界各国前列。当我和民宅的主人探讨起这个话题时,主人很直白地告诉我「坐在马桶上能缓解一天的工作压力,并感觉找回了人生的禅意,以此得到放松,原地满血复活。」
不管是否有以上神奇的功效,但看得出来,日本人对厕所设计倾注了大量心思。如此精致、让人心情舒畅的厕所设计,不仅仅出现在民宅中,任何一个公共场所也是如此。
1. 从不需要担心没有纸
每次上街,按照习惯,包里总会备有一包纸巾,想着在公共地方需要用到。
但来到日本,发现是多余了,几乎所有的公共厕所都为用户备下了充足的纸巾,并安静地收纳在一个内嵌的柜子里。
仔细观察,会发现日本的厕纸,泛黄又薄,没有清香,和我们平时使用的厚实,有印花还飘着香味的纸巾不能比,可问题就于:卫生纸既不是用来闻的,也不是用来欣赏的,日本人深知设计是为功能服务,装饰只是锦上添花的事情。因此,日本的卫生纸是没有任何添加剂、纯天然,不用担心有荧光粉成分,同时,它可完全融于水,解决了马桶堵塞的问题。
△ 厕纸
2. 如厕小助手——音姬
上厕所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但在公共场所上厕所时有时会遇到一大尴尬——在一泻千里时会不小心发出「噗通噗通」的声音。为了消除如厕时的这种尴尬,日本卫浴品牌TOTO开发了一款叫「音姬」的消声器。用户只要用手轻触红外线开关,便会自动播放25秒钟的流水乐声来遮盖如厕的声音。
通过设计消除尴尬,在不改变事物本色的情况下,让人体会到快乐。
△ 音姬
3. 上厕所和看管小孩两不误
在公共场所的洗手间里,还会发现专门为抱小孩的妈妈准备的厕所,内设小孩专座,这样的设计是为了方便单独抱小孩出门的妈妈们。小孩专座的距离与马桶的距离是一臂之近,只要把小孩往座椅里一放,妈妈既能与其逗乐,又能舒服地如厕。
4. 洗完澡也能照镜子
镜子是臭美者的最爱,但冬季洗完澡照镜子时,会发现上面蒙了一层水雾,这是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发生物理反应凝结成小水滴,因此产生一片朦胧之美。
在日本,设计者考虑到这点不足,在浴镜背后加装了一个加热装置,让浴镜即便是在蒸腾氤氲的热气之中,中间核心部位也不会起雾,满足每一个出浴人顾影自怜、自赏出水芙蓉美态的愿望。
△ 镜子
加装这些部件的成本并不高,它们没有亮丽的外观、奢华的装饰、昂贵的价格,却在某些细节处给使用者带来意想不到的便利。设计源于生活,源于思考,而这些思考的背后,是对细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