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 App 或 Web 产品,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包含了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表现层。而作为 UI 设计师,如果连「表现层」的内容都还一知半解就去盲目地学习其他领域,这是不提倡的。
这里说的「表现层」是指视觉设计层面,在界面的视觉设计中同样也包含了5个视觉要素:色彩、文字、图标、图片、空间。一个出色的界面设计,必然是将这些要素做到了淋漓尽致。
本文结合大量优秀的案例,并以通俗简练的语言,系统地介绍了这5个视觉要素。篇幅略长,耐心读完你一定会有收获。
文章大纲如下:
一、色彩
1. 色彩基础概述
色彩三属性
- 色相(H):即色彩的相貌、种类和名称,比如红、橙、黄、绿等颜色的种类就叫色相。
- 饱和度(S):即色彩的鲜艳程度,也称纯度。
- 明度(B):即色彩的明亮程度。
人眼看到的任一彩色光都是这三个属性的综合效果。
色彩寓意
同一色相的不同明度和不同饱和度,也会对人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我在这里归纳整理了各种色彩在通常情况下代表的不同寓意,仅供参考。
- 红色(Red):热烈、喜庆、热情、浪漫、危险
- 橙色(Orange):温暖、食物、友好、财富、警告
- 黄色(Yellow):光辉、明亮、尊贵、权力
- 绿色(Green):健康、自然、清新、希望、安全
- 青色(Cyan):朝气、脱俗、真诚、清丽
- 蓝色(Blue):平静、纯洁、清凉、科技、沉稳
- 紫色(Purple):神秘、高贵、优雅、浪漫、妖艳
- 黑色(Black):深沉、庄重、严肃、邪恶、死亡
- 白色(White):纯洁、神圣、干净、高雅、冷淡
- 灰色(Gray):平凡、随意、苍老、冷漠
2. 色彩搭配
色相对比:两种及两种以上色彩组合后,由于色相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效果称为色相对比。
色相对比的强弱程度,取决于色相之间在色环上的距离 (角度),距离 (角度) 越大对比越强,反之对比越弱。
一般界面的色彩搭配主要包括三种颜色:主色调、辅助色、点缀色,搭配比例分别为 6:3:1。
同类色搭配
色环上相距 0° 的颜色为同类色,一般常用同一种色相的不同明度或不同饱和度的组合方式,例如蓝与浅蓝,红与粉红等。同类色搭配对比效果统一、清新、含蓄,但也容易产生单调、乏味的感受。
邻近色搭配
色环上相距 30° 左右的颜色为邻近色 ,例如紫与蓝紫,蓝紫与蓝等。邻近色搭配对比效果柔和、文静、和谐,但也容易感觉单调、模糊,需调节明度来加强效果。
类似色搭配
色环上相距 60° 左右的颜色为类似色,例如橙与黄,黄橙与黄绿等。类似色搭配对比效果较丰富、活泼,同时又不失统一、和谐的感觉。
中差色搭配
色环上相距 90° 左右的颜色为中差色,例如红与黄橙,蓝绿与黄等。中差色搭配对比效果明快、活泼、饱满、使人兴奋,同时不失调和之感。
对比色搭配
色环上相距 120° 左右的颜色为对比色,例如红与黄,红紫与黄橙等。对比色搭配对比效果强烈、醒目、刺激、有力,但也容易造成视觉疲劳,一般需要采用多种调和手段来改善对比效果。
互补色搭配
色环上相距 180° 左右的颜色为互补色,例如红与绿,黄与紫等。互补色搭配表现出一种力量、气势与活力,具有非常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多色搭配
多色搭配顾名思义是由多种色彩组合而成的一种搭配方式,一般以不超过 4 种颜色为宜,规定一种作为主导色,其余作为辅助色使用。
多色搭配会让画面显得更加丰富、多彩,充满趣味性,但若控制不好,也容易让画面变花,失去平衡。搭配时须注意区分主次,按比例进行调和。
二、文字
1. 字体简介
中文字体种类大致分为:宋体、黑体、仿宋、楷体、其它(变体字)。
西文字体种类大致分为:无衬线体、罗马正体或衬线体、意大利斜体、手写体、黑字体(哥特体)。
这次主要给大家介绍一下比较常用的衬线体和无衬线体。
衬线体
衬线字体在笔画末端具有附加的装饰线条或者「韵脚」。衬线字体字母的横线较细、竖线较粗,如 Times New Roman、Georgia 等字体属于衬线体。
衬线体具有复古传统的曲线美、个性鲜明、张力十足,通常用在时尚奢侈品牌、复古海报等设计领域中。
无衬线体
无衬线体顾名思义,就是指「没有衬线的字体」。衬线指的是字母结构笔画之外的装饰性线条,无衬线字体字母的竖线和横线粗细基本相同,像经典的 Helvetica 和 Futula 等字体就属于无衬线体。
无衬线体通常比较简约、具有现代感,适用于 Web、App 等互联网科技领域的设计中。
2. 文字使用规则
不同平台的界面设计中规范的字体会有不同,像移动端界面的设计就会有固定的字体样式,网页中会有常用的几个字体。
移动端常规字体
在 iOS 设备上,系统默认的英文字体为 SanFrancisco,中文字体为 PingFang。值得注意的是,SanFrancisco 字体会随着字号的变化自动调整字母之间的间距,以确保任何情况下都能很清晰地阅读。
在 Android 设备上,原生系统英文字体使用 DroidSans 或 Roboto,但国内的 Rom 大都是第三方厂商定制而成,对原生系统字体有所变动。大家在设计时可以使用 Noto 作为中文字体来使用。
网页端常用字体
在 Windows 系统中,常用字体有微软雅黑、黑体、宋体等,最小字号推荐 12px,正文字号推荐 14px,标题字号推荐 18px、20px、24px、28px、32px 等,尽可能使用偶数。而行间距一般为字号的 1.5-1.8 倍。
在 Mac OS 系统中,常用中文字体有苹方、思源黑体 、华文细黑等,英文字体有 Helvetica、SanFrancisco 等。
值得一提的是:Helvetica 曾被评为是设计师最爱的字体,简洁现代的线条,非常受到追捧。在 Mac 下被认为是最佳的网页字体,在 Windows 下由于 Hinting 的原因显示很糟糕。
三、图标
1. 图标功能
图标是 Web 和 App 设计中的点睛之笔,既能辅助文字信息的传达,也能作为信息载体被高效地识别,并且图标也有一定的装饰作用,可以提高界面设计的美观度。
2. 图标类型
关于图标的类型目前并没有很权威的分类,我根据图标的用途将其分为两大类:「功能型图标」和「展示型图标」。
功能型图标
一般来说,凡是 UI 界面中,用户可以点击的图标均可看成是功能型图标,该类图标往往代表某一功能或某一链接的跳转。这类图标的典型应用场景就是 iOS 系统中的底部标签栏,以及 Material Design 中侧滑菜单选项的左侧。
某些列表或卡片内的图标也属于功能型图标,但这类图标往往代表一个功能,而底部标签栏图标往往代表一个页面或板块。
展示型图标
相比功能型图标,展示型图标更加具有「设计感」,是独特的、有内涵的以及具备辨识度的。一般来说,展示型图标主要是应用程序的启动图标。该类图标代表了一款产品的属性、气质以及品牌形象等,也是用户首先看到的内容,设计时应尽可能让用户记住并感到愉悦。
该类图标在 iOS 系统中除了出现在 App Store 里,还出现在用户下载后的桌面上,以及 Spotlight 的搜索结果和设置等地方。
3. 图标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