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民K歌迎来了它的三周年庆,三年里,全民K歌一步步走来,承载了太多人的回忆和故事,用心的用户每年周年庆都会有一个定制MV送给全民K歌,作为这个产品最早期的设计师之一,常常感觉非常骄傲和幸运。
这篇文章,想通过最近完成的歌房项目,复盘整个K歌的设计历程,也作为一个回顾和小结。
关于设计
在我的理解,设计分三个层次,界面设计-体验设计-生活方式设计。
界面设计是最基础的功能布局、逻辑跳转,而体验设计是关于用户更立体的需求、动机、行为;生活方式设计则是需要在体验设计基础上,于生活的各个可被设计的触点去影响用户,培养使用习惯,最终构建行为习惯,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我们在最近一年里,完成了全民K歌TV版,友唱团队合作推出了线下M-bar,和联想、迅途合作推出麦克风……这些其实都是在商业生态的层面不断拓展和用户在生活中的触点,通过这些触点不断影响用户,影响大家休闲娱乐的生活方式。
关于歌房
歌房是一个多人实时唱歌互动的虚拟空间,歌房的设计完整打造用户在这里唱歌互动的体验,是一个完整的体验设计的案例。
在我看来,体验设计的关键点在于回答三个问题:从何而来、到哪儿去、如何做到。从何而来,需要你深刻理解你的产品、你的用户,清楚需求的来源;到哪儿去,则是需要分析清楚具体需求,确定设计目标;如何做到则是在具体达成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
那么,歌房从何而来?
从何而来
1. 从全民K歌的体系来看
全民K歌是一款兴趣社交产品,一直以来在做两件大事,基础K歌和社交互动。
在基础K歌的维度,为了满足用户唱得好的需求,我们不断拓展内容类型的丰富度,从普通音频作品,到MV、说唱、以及最近正在做的短视频,都是为了帮助用户在这里产生丰富的内容。同时,为了帮助用户产生优质内容,我们提供海量曲库、HQ伴奏、练唱等能力。给会员用户提供教唱视频,帮助用户系统、全面地了解气息、发声等等知识。
在社交互动的维度,为了满足用户玩得嗨的社交需求,除了基础的评论、送礼、私信以外,我们不断打造特色的互动玩法,比如打擂、合唱、家族、pk等等。
基础K歌和社交互动这两个维度是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过程。社交互动的原始需求要求基础K歌能力不断完善,基础K歌能力的完善,帮助用户不断产生优质内容,而用户围绕优质内容又有了更强的社交互动需求,在这个过程中,用户粘性也就不断提高。
事实上我认为所有的兴趣社交应用都可以从这个思路去设计,打磨围绕兴趣的基础能力的同时,打造社交互动玩法,两者良性循环粘住用户。
2. 从社交连接的维度来看
社交是关于人与人建立连接的,在K歌前两年的时间里,我们所有的社交连接都需要依赖发表异步作品,一个用户发表作品,其他用户来听歌,然后用户之间产生评论、送礼等社交连接,这种连接是间接的、相对慢的。为了帮助用户更直接更快地连接起来,去年我们开始打造直播这样的能力,给用户提供了一个人与人实时连接的虚拟空间,在这个空间,有人唱歌,其他人立刻就可以听歌,信息流通速度和效率都得到了提高,社交连接也更快速、通畅。
直播也有一定局限,在唱歌-听歌的维度,直播是1对多的单向传播关系,一个人需要撑起全部的表演,这对于表演者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所以一般而言,主播会玩得比较溜,对于普通用户来说,直播会有点尴尬、玩不起来。
那如何更好地去满足普通用户的表演欲让大家也实时玩起来呢?我们想到了群体的力量,就是如果不是用户一个人上去唱,而是有表演欲的大家一起去唱,大家都来唱歌的场景下,一来一个人表演的尴尬感和压力感都小很多,二来大家一起玩互动性更强了,普通用户也就会更愿意在这里玩起来。
3. 从K歌用户的社交关系来看
说到歌房,大家最容易想到的就是线下ktv,线下ktv是纯熟人、小圈子的玩法。
K歌并不是一个纯熟人的社区,在平台里活跃的更多人,一直在不断向陌生人展示自我,寻求关注。我们会看到用户不断在私信里给各种人发自己的作品求互粉求关注,在评论里不断地刷说来听听我的歌,然后特别喜欢跟一些粉丝多的人合唱,因为一旦被收录他就可以获得更多关注。
所以,歌房,其实是给到这样的一群人一个虚拟空间,帮助他们突破地理限制、以歌会友;充分地展示自我、实时地社交互动,更快速更广泛地获得关注,建立社交连接。
事实上,我们最大的竞品唱吧,很早就做了歌房类似的能力,但他们实现的,仅仅是简单的轮流独唱,我们认为其互动性还远远不够。
到哪儿去
了解清楚歌房的来龙去脉之后,我们开始回答第二个问题,到哪儿去。
我们K歌用户大致能分为这样六类,如刚才所说,粉色标记的这类用户,他们希望展示自我,渴望一夜成名,但他们不是头部的主播用户,他们在直播里没办法真的吸引那么多用户来围观,所以他们很有可能来歌房里唱歌,满足他们展示自我和获得关注的需求;而蓝色这几类有社交行为、喜欢关注追随他人的人,则可能会在歌房里扮演听歌互动的角色。
接下来我们就去细化场景、挖掘动机、提炼需求。
最终得到我们的设计目标。
如何做到
带着设计目标,我们开始回答最后一个问题 ,如何做到。
分两大块来看——歌房的空间布局、歌房的核心亮点。
歌房的空间布局
打造一个多人实时唱歌互动空间。思路上有两种,思路一是强调每个人、平等参与;思路二是突出表演者,给表演足够大的空间,在唱歌人数和整体参与人数的维度里,思路一强调每个人平等参与,可以唱歌的人多,但整体参与人数没办法很多;思路二整体参与人数可以很多,但同一时间唱歌的人少。我们希望是唱歌人数和整体参与人数都尽可能多。
我们的解决方案是,分区展示,平衡展示自我和社交互动。
具体来看。
1. 舞台区
舞台区的目标是让唱歌者获得陪伴、展示自我、获得关注,除了一个人一个人轮流唱以外,我们还可以满足用户和别人一起唱的需求;同时,就像演唱会或者livehouse那种,唱歌和唱歌之间都会有一些dj或者主持人起到一定串场的作用,让整个show不至于干。
所以我们设定了三种状态,独唱、合唱、语音席。语音席就是dj或者主持人的能力。区域上给最大的空间去展示表演者的视频画面,底部一行区域展示表演者的头像,吸引关注。语音席的观众同样也给到头像展示,让大家知道是谁在串场说话,他也可以获得一定的关注。
表演结束后,动画展示成绩并突出关注按钮,如果用户觉得她唱得好,就可以直接关注,帮助表演者快速直接地获得关注。
2. 观众区
这里的目标是让用户听歌互动得爽,土豪用户能炫耀。从需求上来说和观众在直播间围观唱歌是非常类似的,所以我们基本沿用了直播的设计。底部普通消息在互动区尽可能多地滚动展示;为了满足土豪炫耀的心里,就像我们在演唱会送花上台一样,送礼的消息会跨界进入舞台区被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