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客 UX Coffee 23 期节目的是谢雅苹,她是 VMware 的一名产品设计主管。在2012年加入 VMware 以前,她在视觉与多媒体设计,品牌营销和用户体验领域已经有了十五年的经验。雅苹本科时候学的是服装设计,1994 年,她来到了美国,拿到了计算机艺术交互媒体方向的硕士,之后一直留在加州工作生活。
作为设计主管,雅苹在 VMWare 典型的一天是怎样的?设计师怎么做好跨部门之间的沟通?她是如何帮助团队新人融入团队的?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她又是怎么平衡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的呢?
产品设计主管的一天是怎样的?
雅苹:我是一个设计师,以前设计过服装,现在设计软件。我目前在 VMware 的 End User computing 组,主要负责交互设计。 我做软件产品的设计大概有十来年了吧。
说一下 VMware 吧。VM 是指虚拟机 Virtual Machine, 我们最早的产品是叫 Workstation,面向终端用户,虚拟你的桌面。我所在的 End User Computing 部门就是在把服务器和网络虚拟化以后,把用户终端虚拟化,比如服务中心或者银行的支行不想买很贵的电脑,就用虚拟终端,对企业来说这样方便控制而且便宜,因为所有东西都在远端,终端用户是在自己的客户端上运行 Remote App(远程虚拟应用程序)。我们整个组有 Horizon 和 Workspace 两个大的产品线,现在主要是两个设计师负责。
UX Coffee:可以想象整个产品线是很复杂的,作为这样一个产品和设计团队的主管,可以介绍一下你的工作内容吗? 你的日常工作的一天是怎样的?
雅苹:一般九点多到公司,然后就开始看电邮,谁有问题就回答,有时候在研发的关键阶段,经常会有程序员在 Slack 上问我:「雅苹你看我实现出来的效果怎么样」。因为我们有不同时区的同事,大家都要交流,经常很早就起来讨论。然后就是和 PM,程序员开会,组内也有一些会,有时候有可用性测试。在 VMware 有一个大缺点就是会太多了,作为一个设计师,我还是希望能把一天百分之五十的时间用来设计,而不是开会,但实际上我估计三七开吧(七成在开会)。老板需要有一个人扮演这样的角色,帮他抓着这条线,所以我就扮演这样的角色,但是我还是希望抓住很多机会来设计,引导设计,或者和比较年轻的设计师一起讨论,互相学习。
△ 组里的用研和设计师在讨论从可用性测试里观察到的用户行为?
和产品、开发团队交流,首先要做一个好听众
UX Coffee:你做的产品非常复杂,涉及到不同部门之间的人很多。你在和产品经理和程序员合作的时候是怎么样的呢,如果他们很有发言权,你是怎么样站出来为设计师说话的呢?
雅苹:首先你得当一个非常好的听众,理解他们到底在说什么,他们说的到底有没有道理,而不是为了反驳而反驳,大家都是同一条船上的人。一个产品要成功,你得有成功的市场定位,从 PM 这里开始,了解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产品、竞争对手有什么样的产品、我们产品需要怎么做能比竞争对手有优势等等。另外是一些客户的信息,因为都是大规模企业软件,客户都很愿意和你交流,有的甚至会出一些线框图和原型,告诉我们他们希望下一代的产品什么样。这也是我希望从 PM 那里了解的。
我们的角色是产品设计师,要想产品问题、也要做好设计,要平衡各方面。VMware 一直是研发是非常强势的部门,程序员水平是很高的,有时候他们会从后端的角度来说我们不能支持前端的一些东西。企业软件有一个问题就是遗留系统(legacy system),很多产品已经开发了,当时用的技术和现在差好远,但是他不能把那个老的技术丢了,否则成本很高,在代码上面改会有很多的局限性。所以我觉得 PM 和开发部门都是我们的用户,我们做的最多的工作就是把 PM 和开发部门衔接起来,我们经常像中间人一样,有时候拉一个会大家讲清楚。最后你设计好了,还要和前端的人接触,怎么让前端把 UI 写的很好很细致,这个就是另外的挑战了。
UX Coffee:前面提到你们的团队分散世界各地,有在这里的开发团队,还有美国东海岸、北京和印度的,这样的团队在沟通上会有障碍吗?怎么解决?
雅苹:比较困难的是时差;还有就是思维方式不一样,比如有些印度的开发组觉得我就是快赶慢赶,把这个活出了就好了,但是质量怎么样他们就不那样注重。
UX Coffee:这个是用户体验的大忌,工程师觉得我把这些功能做出来了,那些小细节我就不管了。但做一个功能不仅仅是要做好,还要让用户开心。从你个人的角度或者从公司组织结构的角度来说,有没有什么办法能改善这个事情呢?
雅苹:我觉得是要雇佣对的人,再有就是不同职责的人互相要多接触。其实每个环节都在影响前端界面,我们不光需要和前端工程师沟通,也要和后端沟通,为什么你这个没做好会对前端有影响,我们的设计是怎么样的思路,后端要做什么事情可以让前端更快。光从 UI 的角度来看我如果画得很美很精致,前端开发可能相对还好说,但更深层的体验是在后端,所以我一直鼓励年轻设计师和后端开发多聊一聊,企业软件就是需要很多人的配合。
UX Coffee:可能有时候会有误区,觉得用户体验就是 UI,但其实用户体验是整体性的,后端提供数据的速度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个产品的用户体验,这绝对不只是前端工程师的问题。关于雇佣对产品质量有追求的工程师,设计师能做的确实有限。虽然设计师可能并不参与工程师聘用,但是设计师可以积极主动的做用户体验的倡导者,不断跟后端工程师说你们的工作跟用户体验有很大的关系。这可能是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可以做的一个事情。
雅苹:对,现在这个学科叫人机交互,其实在我来看,很多时候是「人人交互」。
△ 设计师和程序员之间的合作很微妙,有争吵反驳,也有支持和感激。这是产品上线当天,开发组送来的鲜花和笑脸。?
概念设计(Vision)和产品制作(Production)
UX Coffee:刚才一直都在聊产品开发的制作阶段,我们知道你也主导了很多概念性的设计,可以给我们讲讲这方面的经历吗?你怎么在概念设计和产品制作找到平衡?
雅苹:概念设计对设计师来说是最开心的阶段,这个阶段我可以发挥我尽可能多的想象,我可以用各种各样的交互,也可以有很多产品功能上的想法,你可以和产品经理沟通,然后一起评估看看市场上的其他产品。我们一定会给年轻的设计师做概念设计的机会,我们希望新人能够发挥想象力丰富的优势,抓住这些机会。
但实际上在工作中,概念设计只占到三成,真正的产品制作是七成。其实制作真的是很考验人的,各种细节你有没有考虑到,细微的交互怎么样起承转合会比较顺,你都要想好。还有一些本地化的情况,字体要怎么用,要怎么样才能遮瑕,比如说我们知道后端某个地方可能会慢,我们就要想着怎么改一改,看着不要那么明显。我觉得年轻设计师不要怕最后这个产品制作的过程,这个过程很锻炼人,有机会的话也是要多实践,这样对想象力和视野都是有帮助的。
UX Coffee:不管是概念设计还是制作阶段,优先级这个问题都是非常困难的,你怎么确定优先级呢?你怎么样帮助设计新人来设置这个优先级呢?
雅苹:我觉得这也是要一个平衡吧,我主要是看产品的导向和定位,我要支持的一定是最需要做的事情。比如前端程序员如果对某一两个图标很有看法,那这个优先级就会比较低,我们要先把这个视觉系统建起来,最后再来具体调整每个图标。每个人的看法对我来说只是一个看法,我需要看到一个趋势。我们要告诉程序员,这个体验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我们产品的导向是什么,而不是在一个图标上纠结半天。
开发组有时候处理问题的层级太细了,一个 ticket 开的很小,你很容易就只专注在他自己做的那块,缺乏整体的考虑。无论是设计师还是程序员,每个人都应该对产品真正的定位和目标有一个好的理解。
△ 概念设计(Vision)和产品制作(Production)
设计师如何推动产品创新?
雅苹:对设计师来说,你要把你对产品的想想最后推进到实际上线,这个过程的确是非常难的。PM 和开发部门可能会觉得你既不懂市场,又不懂产品,设计师就是画图标的,这种情况下就会更难。
我觉得鼓励设计师推动产品创新更多的是需要从上至下的努力。设计组带头人是想让设计师更多的参与产品创新, 还是只要他们画好 UI 就行了?——这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组内的设计师能不能施展拳脚。我所在的组很好的一点是我们的高层很有雄心,他想让设计师来推动理想和创新。而对设计师来说,你要从 PM 那边了解市场,还要从开发那边了解技术,都要懂一点,你才会比较雄辩。我希望越来越多的 UX 组能向着推动大的产品构想的方向发展,这样大家的发展空间都会大一点。
UX Coffee:要把设计师的想法付诸实践,需要设计线上的高层领导能够有这样的想法,才能帮助下面的年轻设计师。还有就是设计师要让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也得提升自身能力,要能够从产品经理和程序员的角度想问题。向高层汇报的时候,能把方方面面想的很清楚,就像是一个产品经理提出想法一样,这对设计师的综合能力就会提升很多。我看到很多设计师可能觉得自己的设计做的好,不用说什么话,但是你要是不为自己的设计说话,其实是有点吃亏的。
雅苹:的确是,设计师其实做的很大一部分是「人事」,你要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样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