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之前,Lightspeed 和其他少数几个风险投资公司对加密行业进行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投资,但只有极少数把全部身家都押在了上面。
现在,一切都不一样了。大家都知道了加密货币,加密货币也已经具有了多元化多资产、多区域生态系统以及日益清晰的全球监管环境。风险完全改变了。加密行业现在不是或生或死的问题了,而是谁能胜出的问题。为此,您需要了解加密的生态系统以及它如何创造价值。
加密货币市场并不是线性增长的, 每隔几年它就会增长一次。 每次增长波动都比上一次大一个数量级:
·2011年,加密市场上限达到了数亿美元,顶尖平台每周可以看到成千级增加的新用户。
·2013年,加密市场市值增长到数百亿美元,每周有成万级增加的新用户。
·2017年,加密市场市值增长到数千亿美元,迎来数百万新用户。
下一次增长可能会看到数万亿的市值和每周数百万的新用户。这将成为将这一产业能否成为主流的决定性增长。
当这波增长浪潮来临时,哪一环节会创造价值呢?正如 Richard Burton 在他富有洞察力的推文中所述的那样,这是一种方式:
他把加密生态系统中的价值创造分成三个层次:
1)基本协议(如以太坊)
2)分布式应用程序(如 CryptoKitties)
3)构建应用的公司(如钱包)
基本协议
包括 Joel Monegro、Chris Dixon、Fred Wilson 和 Albert Wenger 在内的许多人,都将区块链技术的现状比作互联网的早期阶段。在互联网中,协议层(TCP / IP,HTTP等)产生了巨大的价值,但实际上是像谷歌和 Facebook 这样的大公司,捕获了绝大部分的价值。
这些人认为,基于分布式的区块链网络,可能反过来才是正确的——平台协议层(如比特币和以太坊)可以捕获大部分价值,超过那些顶层的应用程序所捕获的价值。到目前为止,他们一直都是对的,加密货币的市值比现在的所有区块链和加密公司的总值都要大很多倍。这种思路被称为“胖协议理论”。
一些不支持胖协议理论的人指出,加密生态系统已经有数百种不同的协议,将来可能还会有更多的协议。如果加密生态系统没有互操作性,那就会加大复杂性。我们已经看到技术朝着实现跨链交易的方向发展,例如在比特币和以太坊之间。跨链操作意味着不同协议之间的低成本转换。从长远来看,单一协议捕获的价值量会因此受限吗?或者,少数协议会支配总基本协议栈中特定的高价值部分?(可能只是交易,数据存储,计算和消息传递等等。)
从现在看,胖协议理论是正确的。可能未来胖协议仍然是正确的,也有可能价值会扩散或集中到某些协议中。
DAPP
协议中的所有价值累积都是基于这样的假设:区块链的功能不止于投机。 这就是 dApp (分布式应用程序)的用武之地。dApp 是没有任一实体的控制仍可创建服务的软件。 这可能看起来像是现有应用程序的分布式版本(例如文件存储)或一个全新的用例(例如,身份自治)。
Lightspeed 认为 dApp 有着光明的未来,并能够创造巨大价值。但也许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种编码激励结构的潜力,正是这种潜力驱动了它的流行,并且奖励那些为它做出贡献的人。这就是胖 APP 理论。现在(2018年7月),顶级 dApp 的每日活跃用户也不到几千人,所以现在还处于早期阶段。但 dApp 带来了巨大的希望,而且我们正在构建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