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对比特币基本的价值主张冲突和差异导致社区和比特币分裂成几个不同的团体,每个团体对于比特币是什么以及比特币将要成为什么都有自己的愿景。本文将探讨不同的比特币“硬分叉”,并证明为什么比特现金是最符合比特币白皮书所阐述的原始系统的加密货币。
作为一个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比特币在今年初实现了爆炸式的快速增长。用户被比特币的特性所吸引:低廉的转账费用、即时确认、全球范围内兼容、全天候运作、交易额没有上限或下限。这种电子现金迅速受到世界各地不同用户群的欢迎。商家用比特币打入全球市场。移民员工用比特币转钱回家,手续费远低于西联汇款。慈善机构和内容创作者将比特币用于“打赏/捐款箱”,筹集来自世界各地大大小小金额的捐款。某些行业甚至完全用比特币替代传统的支付方式。这种增长率已经持续好几年了,让很多人认为比特币正走在成为不可阻挡的金融技术革命的道路上。
比特币扩容之战的黎明
但是,就像所有的技术一样,扩容成为不可避免的问题。因为比特币从一开始,人们就已经预测和讨论了这个系统应该如何扩容,不仅是数百万用户,而是数十亿——除了比特币还有什么可以成为全球化的主流货币?事实上,中本聪在2008年首次提出比特币的概念时,他被问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系统如何扩容。中本聪回答:
带宽可能没有你想的那么昂贵。一笔普通的交易是400字节(纠错码简洁紧凑)。每笔交易必须广播两次,因此让我们假设每笔交易是1KB。VISA在2008年处理了370亿笔交易,平均每天处理100亿笔交易。这么多交易消耗了100GB的带宽,也就是12部DVD或者2部高清电影的大小,或者按照当前价格来算大约18美元的带宽。网络要达到这么大的规模,还要好几年。到那时在网络上传2部高清电影也许是没什么大不了的。
争议的一开始仅仅是要往比特币协议添加什么东西东西,后来却彻底分裂了比特币社区,最终演变成了开发者之间的谁是真正的比特币之争。
最终,一小部分自称为“Bitcoin Core”的工程师夺取了开发比特币的控制权,并开始反直觉地坚称,比特币不能扩大到每天处理25万笔交易的容量,也就是按照2008年的价格,4.5美分的带宽。到2016年,网络终于达到了极限,比特币开始失去很多最初令人着迷的特性。
交易手续费飞涨,从2美分涨到了2017年8月的9美元。交易确认的时间越来越不稳定,用户可能要等待数个小时或者数天才能完成交易。使用性下降使得很多早期使用者抛弃了比特币,转向使用竞争币或彻底转向使用传统支付方式。比特币的普及慢了下来,到了2017年,比特币交易量有史以来(9年历史中)第一次开始下降。
隔离见证Core诞生
这群自称是“Bitcoin Core”的人开始坚称,比特币永远不会成为货币,毕竟,它只是一个新的投机性资产类别。他们还开始移除很多比特币的本质特征,使交易变得可逆(费用替代法),通过隔离见证移除从数学上保证比特币安全的数字签名。他们实现的目标很多与白皮书相违背,这个团队不再代表着最基本的比特币理念——也无法提出任何与最初支付相关的价值主张。当然,这个团队里的人们都具有奉献精神、努力工作并且富有才华。但是,鉴于上述事实,这样一个团队不可能合理使用他们名字中“比特币”这个词。“隔离见证Core”似乎更适合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