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如何在设计流程中切换视角——不仅能设计完善的用户体验,更能拥有全局视角,发现关键问题,进而创造突破性产品,实现设计增值向设计驱动升级?
细节与系统,对于设计来说都至关重要。单一接触点的用户体验设计,立志于带给用户可用、易用与充满情感的体验。但只关注孤立的接触点,就无法形成完整的体验闭环,也大大压缩了设计创造更多价值的可能性。从本质上来说,细节存于系统之中才有意义。
设计师如何获得全局视角,发现关键问题,进而创造突破性产品,实现真正的设计驱动?
在情侣空间3.0版本设计中,设计团队同样遭遇了以上问题,为此我们因地制宜地创造了「走路-飞跃-栽培-飞跃」的视角切换设计流程,帮助设计师不仅能够设计愉悦的用户体验,更能拥有全局观、创造性和统筹力,最终完成对形态单一产品的创新破冰。
目录
- 设计中的三种视角
- 走路——观景视角洞察用户行为
- 飞跃——全景视角寻突破性创意
- 栽培——聚焦视角打造情绪峰值
- 再次飞跃——细分目标评估设计
- 视角切换设计流程的量化
一、设计中的三种视角
走路、飞跃、栽培是该设计流程中不断切换的视角的形象化比喻。
如果把用户体验设计比作一个森林:
「走路」是调研用户、了解产品的观景视角。它负责研究用户的目标、行为和观点,以此建立典型用户形象。
当收集了足够多的样本,可切换到更为宏观的「飞跃」全景视角来俯瞰全局,理清体验路径、利益相关人与用户满意情绪曲线,找出产品的关键问题,提出创新的产品机会。
之后设计师在实现阶段需对森林中的某部分细心「栽培」,这是能够创造愉悦用户体验的聚焦视角。
流程至此并未终结,设计师应将方案放回全局视角中进行验证与检测,确保设计目标的达成。
这套流程强调设计师的全局视角,但「飞跃」前后的「走路」和「栽培」是联动的,要通过在不同阶段切换相应视角来达成目标,不能孤立看待。
二、走路——观景视角洞察用户行为
接手该项目时,情侣空间已多年未进行产品功能迭代,产品诉求聚焦于情侣黄钻的营收指标,规划预期是通过视觉风格的更新满足当下的用户审美,进而提高情侣黄钻的付费转化率。
可是仅仅更新「外表」就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吗?设计能够创造的价值仅止于此吗?营收提升的结果只是营收这个动作导致的吗?是否有更具创造性的产品机会等待我们挖掘?
1. 用户研究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展开了用户研究。我们访谈对象没有局限于正在使用情侣空间的用户,而是将用户群体扩大与细化,形成了以下5个阶段的爱情用户:
我们将用户案例收集,建立以下典型用户卡片,这些卡片呈现了典型情侣用户形象与他们使用产品的痛点、对产品的期望:
了解用户的同时,我们也对现有产品与竞品建立了清晰的认知。
2. 卡片调查
通过卡片分类调查定位设计模型与用户心理模型的差距,为架构调整提供参考。
3. 竞品分析
通过竞品分析,可以看到情侣空间基础能力丰富,社交能力强大,但在同步状态、趣味互动等特色能力与竞品相比能力薄弱。
三、飞跃——全景视角寻突破性创意
通过用户研究我们了解了典型用户的感情状态与行为,了解他们使用情侣产品的痛点与愿景,可是这些散落的「点」是否存在着关联性?如果存在它们是如何联动的?哪些点是能创造突破性产品的关键点?我们需要一个能帮助设计师纵观全局,更易量化的设计工具。
为此我们改造了强调全局观察的服务设计工具「用户体验旅程地图」,绘制以下「情侣体验旅行图」。
通过这张地图,我们可以全局观察情侣空间的用户触点:
1. 爱情体验的流动性与联动性
用户的爱情体验随着用户感情状况的变化流动,并非一成不变。改版前功能大部分满足热恋期用户的需求,而忽视了用户其他感情状态。比如我们的核心用户即恋爱中的大学生,他们在一年中会有4个月因为假期转化为异地恋状态,这四个月的互动降低。
情侣产品的体验具有联动性。情侣两人的体验联动,比如主动赠与情侣黄钻的行为,赠与方会获得自豪感、被需要等积极情绪;接收方会有惊喜、亲密连接等积极情绪。产品功能联动,比如恩爱榜好友情侣空间的展示会提高用户对个性化特权的认知,进而提高他们的付费意愿。
2. 揭秘隐藏的接触点
通过恋爱时间轴这条体验路径,可延展挖掘暗恋期、分手期等隐藏接触剧情。比如单身用户,我们惯性思维地认为单身用户不会使用情侣空间,但实际上单身登录用户数竟接近情侣的一半,而我们的产品没有为他们提供任何有针对性的服务,导致了这部分用户白白流失了,所以我们提出了针对单身暗恋者的「AI暗恋笔记本」功能。
让我们发散思维:如果加入更多维度去界定体验,比如性向、地域、年龄、社交语境、兴趣、宗教,是否可以认为有更多的细分用户、更多的隐藏剧情会被挖掘出来?
随着数据技术的应用,千人千面的服务已成为现实,精准服务背后体现的是对每个用户个体的尊重。
3. 量化与重塑情绪曲线
在用户体验地图中有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情绪曲线。观察用户在不同接触点的满意情绪我们能对用户情绪波动做出判断。
关注最高点,打造更加极致与惊喜的体验;关注最低点,解决情绪低谷的痛点;关注连续低谷,找出关联原因并拉高其中单点的满意情绪;关注结束点,确保用户结束于积极情绪,增加用户留存与粘性。在设计中如何打造情绪峰值在下一部分「栽培——聚焦视角打造情绪峰值」会详细阐述。
以上3点启示设计师针对不同的体验阶段去设计可以让孤立的接触点连成体验闭环,呈现1+1>2的效果。
4. 头脑风暴寻机会点
在体验地图的基础之上,我们针对不同接触点进行头脑风暴,借此获得比单一接触点更多更有针对性的产品机会。审视这些创新的机会点,它们跳脱了固有思维方式,从多个维度来帮助产品实现业务诉求。
拆解情侣空间的商业诉求即提高情侣黄钻的营收,能够促进营收的方式(直接、间接)与对应的产品机会有:
- 提升用户量、活跃度:AI虚拟暗恋笔记本、双人签到、恩爱证书、一键心情、纪念日视频、恩爱问答。
- 提升付费转化率:写操作形式富化、恩爱证书升级、双人签到补签。
- 减少用户流失:恋爱挽回。
- 拓展多维高价增值服务:实体恋爱纪念册。
- 视觉体验优化:视觉风格更新、乐园版式统一、空白页情感化设计、多端指引统一。
针对新的产品机会,要通过需求矩阵对机会点进行定位,决定优先级。
上述工具对体验流程进行全局观察,通过头脑风暴等创意方式针对性地提出了新的产品机会。但我们都知道产品的体验不局限于产品体验本身,除了功能还有动机、触发、反馈等多个接触点,如果涉及实体与线下的体验则会有更多的接触点与利益相关人。列举以下但不限于以下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飞跃得更高,获得更开拓的视野:
- 设计管理工具:梳理设计项目流程的 DoubleDiamond 等。
- 设计工具:描画场景的用户故事版、描画服务系统的服务蓝图、感性阐述目标的服务愿景等。
- 商业工具:理解商业模式的商业画布等。
- 产品工具:分析产业趋势的 SET分析法、产品战略分析 SWOT分析法、创意发散的思维导图等。
- 用户研究工具:用户访谈、问卷调查、可用性测试、焦点小组等。
这些工具将我们不可见、经验主导的设计行为转化为可量化、可复用的设计方法,而在实际使用中可以因地制宜地进行改造服务于设计目标。
四、栽培——聚焦视角打造情绪峰值
设计师的工作,最终通过对单一接触点的设计传达给用户。在改版中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情感化、轻互动、仪式感的设计原则,让用户的爱情体验充满生动的体验高光,打造情绪峰值。
为什么在聚焦视角里强调最终打造体验高峰?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心理学家 Daniel Kahneman「峰终定律」可以解释其重要性。
峰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