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UCAN 2017邀请了国内外一群设计大咖演讲,勾起了很多没到场同学的好奇心。想知道两天的时间嘉宾们都分享了哪些尖端干货?来看这份8分钟速记版!
4月27—28日,由阿里巴巴用户体验设计委员会举办的UCAN2017用户体验设计论坛在阿里巴巴西溪园区举行,本届主题是“新设计×新商业”。设计大咖们在现场围绕体验设计连结商业和技术、实现价值更大化分享了许多尖端干货。
董本洪?阿里巴巴集团首席市场官
开幕致辞
1. 人类最宝贵的就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最大的表现就是设计,就是用户体验。
2. 用户体验是最好的营销,设计是最好的产品。用户体验和设计是现在推动整个世界前进最重要的力量。
案例:星巴克,前几年生意受到挑战,创始人决定回归到用户体验,对门店环境升级再造。上海最近新开的五家旗舰店,全都不一样,充满着设计语言,这在以前星巴克是不允许的,之前严格规定了门店的统一性。
杨光(青云) 阿里巴巴消费者事业群资深总监
分享主题:《新设计×新商业》
阿里巴巴未来五年的核心战略是“五新”,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新能源,这源于整个中国经济、社会的变革和转型。这样的商业背景下,设计行业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1. 更加强调内容创意的设计
设计在商业的价值正日益增大,很多企业慢慢关注到,可以做一些有设计感的,有自己自主产权的产品,这个产品是有社会需要的。我们有这么大的需求市场,设计师会越来越值钱。未来整个互联网设计师,要更加强调的是内容创意的设计,而不仅仅只是产品框架的设计。
案例:2016年淘宝做了“造物节”,想找到里淘宝里有趣的商品、店铺和创业者,发现其中很多都是设计师创业。“吾皇万岁”,是设计师画了一只猫,把周边产品在淘宝上销售,非常火爆。他现在已经是三冠的店铺,去年和将近50家的品牌,包括ZARA这样的品牌进行合作。
2. 承载内容创意设计的设备也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去年,有几个特别火的词,AR/VR、人工智能、智能语音,这些东西迎面而来。
我们倡导了很多年“人机界面”的概念会慢慢倾向于“人人界面”。随着语音技术、人工智能、AR/VR虚拟现实的发展,我们和机器人的交流越来越类似于人和人的交流,而不仅仅是人与界面的交流。
设计的任务变得更加复杂,面临的终端会越来越多。场景也会越来越复杂,需要全链路的体验设计。
案例:淘鲜达,一个网上超市,一小时之内满足你在家里买菜等日常需求。但有一个很重要的用户体验问题,就是一小时可能送不到,如果仅仅优化他手机界面,这没法解决。后来把整个链路剖开,每个链路里都做了优化,包括商家接单语音提示、POS机打印小票的重新设计。将原来的妥投率从49%提升到94%。
3. 关于“新设计”
随着计算能力、大数据存储能力的提升,图形图像算法的成熟,未来人工智能和设计将结合得越来越紧密。技术升级导致设计升级,这是革命性的升级,解决在设计上重复性的,有规律性的设计活动。同时通过千人千面的方式提升设计效果、商业结果,从而改变整个设计行业。
设计如果被人工智能取代的话,设计师干吗?设计师不会失业,会更值钱。人工智能只是解决了人类重复性劳动,我们整个设计是所有经验的集合,它不能超越设计师。
以后美工的工作将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设计师的工作要朝着两个方向,一是向内容创意设计的领域发展;二是,关注全链路设计。
范凌 ?特赞创始人/同济大学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吴春松(乐乘)阿里AI设计负责人
分享主题:《设计与人工智能行业报告与商业实践》
范凌分享关于设计与人工智能行业报告原文:http://sheji.ai
吴春松(乐乘)分享设计与人工智能商业实践:
1. 阿里人工智能设计实验室团队,目标是打造一个商业设计大脑。算法、数据、计算、场景是人工智能的四个要素,用这些要素做出合理设计,来解决商业领域的事情。
2. 去年“双11”鲁班智能设计做了1.7亿张广告图片,精准投放后,广告点击率提升了百分之百。当然,“双11”有明确的品牌规范,前期投入了大量设计人力,往里面输入了很多模板。
3. 我们给人工智能做的定义是:可控的视觉生成,解决视觉从无到有的问题。核心是通过构成效果、构成方法、元素构成,把设计问题转发为数据问题,让机器感知设计。
4. 鲁班的结构是设计框架+元素中心+行动器+评估网络。现在鲁班学会几百种常规设计手段,评级大概是个P4助理设计师,今年目标是做到P5。下一步攻克三大难题:让机器自主能够生成元素;语义认知理解;设计的迁移。
梁山鹰?蚂蚁金服UED总监
分享主题:《新技术 新设计?》
人类获取信息的方式一直都在以主动形态替代被动形态,以更方便快捷而准确的方式获取个人所期望的信息。在主动替代被动的形态里,UX会有哪些特征?
1. 便捷性,减少额外的物理操作动作,比如手机替代打开电脑。比如说直接从眼镜传达信息替代拿起手机的动作。
案例:蚂蚁金服,支付宝扫脸登录,第一个版本要求用户面对镜头眨一下眼,左右扭一下头。第二个版本,利用眼纹和更好的面部识别功能。第三个版本,把面部区域缩小,增大了留白的区域,用屏幕的反光做更好的面部识别。
2. 重建真实。构建具有还原性和真实直观性的体验世界。
案例:AI红包。小时候过圣诞节、春节,爸妈包礼物藏在家里某个地方,小孩满屋找,找到之后,小孩在当前物理位置和父母之间交互过程中产生出来一种情感。AI红包是用AI复制这种情感,复制现实生活中的交互方式。
3. 感官交互。所谓感官交互的用户体验有两个特征,一个是一体性,用户体验将所有的感官融入在一起。另一个是真实性,我们将最大可能性地复制现实生活里感官传递的信息过程。
4. 蚂蚁提倡的设计理念,第一,设计是真实世界的投射,是真诚可被信任的。第二,设计的功能大于形式。第三,设计是系统的有逻辑的。第四,设计潮流短期,理念长久。
Jeon Seong Jin (韩国)pxd联合创始人
分享主题:《User+Context Modeling and User Experience Design》
1. 通过技术与生活的历史发展,得出结论:新技术的出现,会经历从焦点变为普遍化的过程,价格降低,进入人们的生活当中,从这个时候开始,用户体验开始得到重视。
2. 用户界面与用户体验的关系:用户界面是在操作机器时的特定角色,而用户体验所讲到的用户是实实在在生活中的人们。
3. 深入用户与数据驱动,设计方法的两翼齐飞。
我们把接触用户设计过程称之为“User+Context Modeling 建模”,通过假设推测,对我们所见到的用户与遇到的问题进行环境建立。
如今通过技术我们能够很便捷地得到用户数据,对设计的假设进行支持和修正。
辛向阳?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教授
分享主题:《用户体验宏观价值分析》
1. 以用户为中心,以人为本是没有错的,但我们要清楚用户体验是产品的一部分。现在很多东西成了趋势(比如线上打车),这个趋势的过程中,到底是UX在起作用,还是市场起作用;是设计起作用,还是商业起作用?其实都在发挥作用。
2. 从及时性的用户体验到生活方式的构建,这中间的转变其实是用户粘性的变化的过程。把生活方式作为一个设计的对象。如何去做? 从一个突破口进行触发,一点点引导用户,使其进入到某种状态,培养某种使用习惯,最后变成生活方式的培养,最后形成一个价值观。
Benjamin Bacon ?Studio Dogma联合创始人,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教授
分享主题:《Future Design》
1. 新媒体在交互方面的探索
案例: Electric skin,通过电子皮肤,人可以感受身边的电磁信号,为人增加五感之外的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