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出来之后,各界存在这些疑问:
App 和服务号会不会消失;是否会颠覆 App Store;安卓、iOS 工程师要面临下岗?
苹果为何不让叫“应用号”;小程序如何盈利;小公司是否能享受到流量红利?
什么样的产品适合接入小程序;HTML 5 的小程序体验不如原生 App?
小程序是否会取代 App:
潘欣:
我不觉得微信应用和 App 之间是非此即彼的二选一关系。对于绝大多数企业来说,必然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资源相对匮乏的初创企业更适合从低成本微信应用号切入会更快速。
很遗憾看到各路评论家一边倒的激动地讴歌微信小程序颠覆 App Store,以及颠覆这颠覆那的,总之颠覆了全世界。我深深的怀疑你们绝大多数人肯定没经营过一个企业,我也深深的怀疑张小龙自己是否有你们一样的“小程序大梦想”。
QQ 也曾经探索过 Widget 类似的模式甚至 QQ 桌面,从结果看不是很成功。相比当年,我肯定更看好微信小程序的前景。但谈颠覆,现在还为时尚早。
小程序和服务号的关系;是否会给个人开放?
laurence:
服务号是否可以转为应用号?这个不得而知,但我相信肯定有大批的服务号是想转变为应用号的,一些服务号的功能属性远大于媒体属性,例如有硬件设备连接需求的服务号、京东购物的服务号、滴滴出行等服务号,如果让这些服务号主体再去开发小程序未免太折腾,主体下的服务号和小程序之间功能也会有重叠,浪费资源,也占用用户的资源,所以我的猜测是认证的服务号是可以转(升级)为小程序的。在之前订阅号是可以“升级”为服务号的,如果有这个可能,微信可能也会给出是否“升级”的选择;因为从得到的消息来看,微信的态度是订阅号、服务号、企业号、小程序是完全并行的四种形态,所以服务号的继续存在一定还有其服务号的意义,但如何升级不得而知,例如粉丝迁移?
小程序是可以与 APP 打通,但并没有提与服务号的打通,其实与服务号的打通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微信并没有提这一点,猜测服务号是可以升级小程序的。但不支持小程序与 App 的直接跳转。(能做的都在小程序内做就好了,搞那么多跳转没有意义)
小程序是否开放给个人?
在全面开放申请之后,主体类型包括个人、企业、政府、媒体或其他组织,这一点很有意思,小程序是有个人主体类型的,我们知道订阅号是可以申请个人主体的,但服务号不可以为个人主体的,对此我有很多的疑问,小程序是有微信支付能力的,而小程序可以面向个人开放?税务问题呢?对于个人来言的可信度整体来说一定要小于企业的可信度的,或者小程序的开放也是对不同组织有区别对待?例如个人开发者是没有微信支付功能的,不然收款到哪里?个人账户?服务号的微信支付都是关联企业对公账户的,微信不会给你提供逃税的能力。
“应用号”无法通过的原因
张骁懿:
据悉,应用号的入口是在发现 tab 购物游戏下面,之所以叫小程序是因为 App Store 审核不通过应用号三个字,并且已经和苹果约法三章应用号不能做游戏产品,以及,一个用户只能添加 20 个。
作为一个只写 Script 语言的人我是很支持腾讯干掉 PhoneGap/Cordova/Ionic。不过我就想问一件事,苹果能允许么?
小程序安装或者升级的话要不要苹果再审核一遍?这就跟用 ReactJS Live Update 一样,属于苹果的灰色地带,一个普通 App 这么做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潜力做成 OS 的话苹果能答应么?
Apple’s guidelines explicitly permit you to push executable code directly to your app, bypassing the App Store, under these two conditions:
The code is run by Apple’s built-in WebKit framework or JavascriptCore.
The code does not provide, unlock or enable additional features or functionality.
安装一个 App 就相当于微信不用苹果审核就*增加*一项功能,这比加个 Patch 快速修复一个 Bug 可*过份*多了。
鉴于微信在苹果发布会上出现的频率,微信团队很可能跟苹果沟通过了,所以像 360 那样被下架的可能性比较小,不过如果别的厂子看见了也蠢蠢欲动,那可是动摇了 App Store 的根基啊【反 X 亡 A,不反 X 亡 B 的感觉】
关于小程序商业化
laurence:
小程序是否会对开发者收费?对比 iOS 开发者,iOS 开发者是收费的,两者都是需要经过审核的,虽然现在没有任何关于小程序是否面相开发者收费的消息,但这并不是不可能,服务号、订阅号的认证是收费的,认证之后获得了未认证所没有的能力,比如微信支付;我猜测小程序是会有收费的通道,类似认证费一样(但可能不会叫认证费),然后获得未认证所没有的能力,或者叫其他名字的费用,按年收取。
潘欣:
各路安卓应用市场已经被商业化玩烂了,App Store 也开始了广告的探索。未来,微信小程序会不会也如此商业化呢?估计会的,但相信不会如安卓市场那样的泛滥。
小程序红利先到谁手上?
三节课:
大家最期待的,是微信的关系链,而关系链本身,则是微信的命根子,这次的小程序关系链会开放吗?
首先,关系链并非不可以开放,是有条件的开放。下图可以看到,这大致就属于微信的三个开放逻辑。
只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