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众所周知,近几年网约车从出租车的市场中,狠狠的分了一块蛋糕。最后一公里,也被共享单车抢占。就在最近,共享汽车也进入了我们的生活。同共享单车,此波「来的猛、气势凶」。貌似一夜之间,铺满了整个街巷,其中也不乏有早一些问世的企业,也复制了共享单车的道路,宣布了停运、撤资。但实际到底怎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这个新玩意:分时租赁的共享汽车。
二、Car 的初体验
春节假期期间体验了几家,先说3个让人翻白眼的槽点:
- 找车:有的平台,非常方便,多种信息参考;有的平台,就算你站到地图中车辆所在的位置,但就是硬生生的找不到。后来发现,原因是,你在地上,它在地下。
- 还车:高高兴兴的结束了行程,准备还车,结果到了网点,才知道网点正在维修,不能还车,只能换另一个网点。再打车回家,最终一算全部花费,是平日打车的两倍。
- 电量:手机 APP 显示车辆能行驶的公里数,足够出行且富余,结果开到还车网点时,正好没电,硬生生的用手把车推进停车场,插上充电桩。
这些槽点不知道用过车的朋友,有没有遇到?虽有槽点,但毕竟没有需求就没有市场,共享汽车的诞生,必定有其存在的理由。回到正题,怎么浅谈?这次我们先从梳理优势开始,然后到适用场景,以及用户需求,最后再对比各平台支持情况,来谈问题和建议。
三、共享汽车优势
为了方便大家浏览,针对一些关键性问题对比如下:
综上,与传统租车对比,优势就比较明显了,而对比网约车,如此方便快捷,为什么大家还有租车的需求?主要还是出行需求的场景不同,就此,我们再看看都有哪些场景,是适合共享汽车的。
四、适用的场景
1. 打不到出租车/网约车
节假日,返程高峰时,大家都有相同的感受。如图,大学同学的亲身经历。
2. 异地出差/外出游玩
出差办公、节假日出行游玩,没有车的确很不方便,租车手续麻烦,繁琐,人数少的情况下,出行时间短,就不是很经济,再加上如今各平台福利也较多,共享汽车是不错的首选。
3. 新手练车
刚考完驾照,没来得及买车,技术也不过关。个别平台,轻微的刮蹭,都是可以免责的,不需要相应的赔偿。
4. 五人出行
前面提到,如果五人同时出行时,其中一个人做司机,就可以一起愉快的玩耍了,当然,你得先有一个机动车驾驶证。
5. 不想买车,用车频率低,偶尔用一次
汽车方面没有追求的用户,自身不想买车,仅求偶尔代步,还不用顾虑保养、丢车问题。
6. 限外地牌
用车城市限制外地牌照,如果用自己的车或者租出发地的车可能会遇到不便。
7. 摇不到车牌
这个就不用细说了,一线城市的伙伴都知道这里的痒。
场景梳理了大致,那都有怎样的需求?
△ 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以上的场景需求,不难发现,很多地方都是存在共性问题的,我们利用 KANO 需求分析模型,对需求进行整理,再对各平台的支持情况来进行对比。
五、需求分析及各平台支持对比
现如今每个平台支持的城市不太相同,这次我们以深圳为例,PonyCar、TOGO、iGO,这三家平台。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KANO 需求分析模型:
KANO 模型是东京理工大学教授狩野纪昭( Noriaki Kano )发明的对用户需求分类和优先排序的有用工具,以分析用户需求对用户满意的影响为基础,体现了产品性能和用户满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 图片来自百度
翻译过来,将用户需求按照优先排序,分为五种:基本型需求、期望型需求、魅力型需求、无差异性需求、反向型需求。放在坐标中,基本型、期望型和魅力型需求,处理得越好,整体的产品体验效果就越佳,更能留住用户,反之则用户更容易流失,体验更差。
我们套用 KANO 模型,发散一下思路,内容梳理大致如下:
△ 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就以上内容,我们将几家平台做一下对比:
△ 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从以上的对照表中,基本型需求,三家平台,基本上都可以满足,到了期望型、魅力型就差别比较大了。无差异型需求,各家平台几乎没有,我们总结提炼以下几点问题:
1. 「拒之门外」,再好的产品,体验感也是差的
引导用户注册,认证,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用户还没有看到产品,首次打开 APP 后就让用户去注册登录,把新用户使用的门槛提高,再好的产品,体验也会下降。TOGO 这一点,不如其他两家做的更加理性,个人认为较好的思路应该如下图:
先吸引,随后说清楚事情,最后再让用户去操作。这样,即便你的操作有些繁琐,但用户也不会因此轻易放弃,因为你的产品已是用户想要的了。当然,如果你的产品像12306那样,那也没事。
2. 拿用户的思路,来引导产品的思路
PonyCar 这一点就做的比较好,什么样的场景,用户的需求是什么样的,都处理的非常得当。比如首次使用的用户,页面上方会有用户说明,对于老用户,这里就不会出现用车说明,有的时候出现通知或者广告。而其他两家是需要用户去找的。iGO 找到用车说明,路径是最长的。
△ 截图来自 PonyCar
3. 重要的事情,不说三遍,也要说一遍
TOGO 虽支持用户自行加油报销,因此 APP 端就没有显示汽车当前能行驶多少公里。但共享汽车方便在用户不需要考虑加油问题,如果说,用户预订了车辆,上车后,发现完全不够用,就麻烦了。所以,是否应该至少告诉用户一次该问题,说实话就是因为此问题,这三款 APP 在使用上我都是优先选其他两家。
△ 截图依次来自 PonyCar、IGO、TOGO
4. 找车应该要比还车更「轻松」
是否也同样遇到过找不到车在哪?iGO 还车时,强制需要上传停车位置图片以及车辆所在停车场的具体位置,提前将停车场的楼层信息录入系统,用户滑动选择楼层信息即可。iGO 也是这三家里,最容易找到车的。
5. 你若想用,充值就在那里,你若不想用,充值不会打扰你
平台需要钱来生存,无可厚非。PonyCar仅在日租的情况下,才会对账户余额有要求。同时,支持芝麻信用,如果你是想用一会儿,不要支付任何费用,即可将车开走,如此低的门槛,用完您再给钱,怎能不叫人动心?相反,其他两家不可以,尤其是 iGO, 每次打开 APP,都会有充值广告。也许正是因为 PonyCar 的门槛低,成就了如今的知名度,月租呼声一片吧。
6. 注重细节,才是用心的产品,你不说,我就是不知道
某次使用 Ponycar,停车时间有点久,平台便发来短信,询问是否忘记还车?平台的温馨提示,间接的也能提高汽车的利用率。如果车辆不走,被占着,平台也只能收取时长费。另一方面,PonyCar 也会对车辆清洁的信息有所展示。再比如 iGO 汽车配有各种手机充电线。
六、建议
除了以上发现的已有问题之外,对没有的内容再补充一些个人建议。
1. 提高订单,应该不止限时预定一个手段。
现如今各平台支持的都是限时免费预定,平均15分钟。如果超出,则自动取消预定,进而其他用户就可以预定。理解这样操作的初衷,但是否平台可以尝试换个思路?比如说,预定时间即将结束时,用户还未取车,是否可以提示用户,可以提前确认「取车」,亦或提供延长预定的功能,比如说,几元可增加预定时长,亦或如果车辆在被预定后,刚刚有人预定,可以提示用户,车辆当前需求比较旺盛,建议用户尽早取车,或者提前确认取车。
2. 关注用户真实使用反馈
从用户真实的需求出发,定期回访老用户,以及新用户感受,将新用户最大化的使其产生粘性。
3. 完善车辆信息的展示
对于车辆安全系数,也是用户比较关注,但各平台都没有把车辆安全性的相关信息展示出来。比如说,什么时候保养的,当前车况怎么样?最近是否维修过,是否是全新车?就像飞机一样,通过某 APP 就可以看到执行飞机的机龄。
4. 建立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