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木自习室:从大学毕业到现在7年了,大学学的是金融,现在做的是设计。虽然正经开始做设计只能算三年时间,但是这三年我感觉比我大学四年学的东西多太多了。我很幸运自己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作为自己的事业,虽然自学设计这一路上充满了各种艰难险阻(其实也还好啦,有点夸张)。这篇文章,总结了下自己自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自己关于自学的一点思考,分享给大家,希望能让同样在设计路上不断前行的你产生一点共鸣。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等将上下而求索 。
一. 为什么自学这么重要?
这个问题,我试想了各种各样高大上的理由,可最后发现,其实这是个伪命题,因为它少了一个前提,对于设计师来说,它应该就是——「我要做一个更好的设计师」。
如果没有这个前提,自学对于你来说,真的一点都不重要,甚至有些多余。因为你只要每天做好该做的,浑浑噩噩地就能继续做一个「三流」设计师,可以每天下班就跟朋友胡吃海喝,回到家玩几把王者荣耀,然后第二天踩着点起床赶去上班,就这样一天又一天。
但是你真的愿意一辈子做三流设计师? 嗯,我不愿意。
好吧,我们回到这个问题,为什么对设计师来说,自学的能力特别重要?
在我的脑子里,冒出来的是这三个理由:
- 社会发展变化得太快,行业和社会对设计师的各方面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 每一个新的设计项目,都可能会接触到我们之前完全不懂的领域,需要我们不停地去了解和学习各种新的知识。
- 工具和软件的不断更新换代,在快速提高我们工作效率的同时,也不断地在转变我们过往的工作方式。
二. 那什么是自学?
声明一点,我所说的自学,更多的是一种有着强烈主观能动性的学习态度为出发点的学习行为,至于形式,并不是一个人闷头在家看书才叫自学,在网上查资料是自学,买书看书看教程是自学,报网络班是自学,报线下实体班也是自学。不拘泥于形式,关键在于能否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行有效的学习,哪怕在工作当中不断地总结经验也是一种自学。举个简单的例子,有的人报培训班,上课打瞌睡,作业要老师催,这种不是在自学,这是在浪费钱的同时浪费自己的生命,更是为国家GDP增长做贡献。而同样报班学习,有的人每天带着问题去,上课听不懂,下课缠着老师问,作业做好几遍,深怕自己哪里学得不扎实,这样的,才叫自学。
自学的核心是自我管理,也就是自制力和执行力。自制力是帮你自己把时间挤出来,执行力是帮你把时间利用好。
只要这两点能做好,其他的就是学习效率和学习方法的问题了。如果没有这两点,谈什么自学,都是耍流氓。
但是说实话,对于怎么进行更好的自我管理,我没有什么很深刻的见解,我只能就自己这几年的自学过程中收获到的一些体会,分享给大家,或许能对一些跟我一样在尝试自学的设计师们有些许的启发和帮助。
三. 该如何自学?
在真的开始之前先要想清楚两个问题。
1. 动机
在决定学习一个新的软件,或者是什么技能之前,首先要明白自己的动机是什么。
如果只是突发的兴趣,就是脑子一热,很容易半途而废。像前段时间很火的三维软件C4D,到处都是各种培训班,很多人都是觉得这个做东西很酷炫,别人都报了,那我也去报吧。然后脑袋一热就报班去学了,学了个半桶水不说,学完之后发现自己工作中也不怎么用得到,结果没过几个月,也就很大方地全还给老师了。
虽然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这个老师可能只能帮你入门,入门之后的艰难险阻,就需要靠你核心的动机去维持,而这个动机最好是关系到你切身利益的动机。比如说你自己对三维特别感兴趣,以后想往这个方向发展,又或者说,你以后的工作中会经常用到,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很有帮助。发现这个动机,对自己的持续学习是很有益的,因为技能需要不断地反复练习和深入学习,不然学了之后毫无用武之地,你就算你当时学得再好,过个一年半载,也忘得差不多了。
2. 程度
对自己想学到什么程度要有个谱,比如说学手绘,有些同学学手绘就会有一种想法,类似于希望自己有一天达到那些画画大神的水平。有梦想是好事,但是更需要清楚自己的出发点。
如果你是专业以画画为生,那我觉得这个想法完全没有问题。但是如果你是个设计师,学习手绘只是你用来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增加自己的原创能力,那就完全没有必要把目标放那么高,把目标定得合理一些。比如可以画到掌握基本的人像素描,静物素描等等,要清楚你自己想通过学习这个技能或者软件而得到什么。如果只是了解物体的光影,结构,材质,掌握基本画画的能力,提高自己的观察力,那学到这里已经基本够用了,如果是想要学会画一些小插画,那可能就要在这基础上,学习其他的技能。
除非你学着学着发现自己往画画发展更有前途,不然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不仅仅会给自己很大的学习压力,而且会挤占大量的提高核心设计水平的时间,得不偿失。抓住你自己赖以生存的基础,以这个基础为核心,去学习和打造适合自己的附加能力,不管将来你这个核心的基础会不会变,但是一定要有一个核心。
四. 想清楚之后那如何学呢?
1. 打好基础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似乎都不用我多说,每个人都知道基础的重要性。但是现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又有多少人真的在意打好基础这种事。尤其是现在各种坑爹的培训班的标语,似乎一两个月你就能精通设计,三四个月你就能变成开发大牛,五六个月甚至都能让你脱胎换骨,直接走上人生巅峰,迎娶白富美了。
基础很重要,这句话说三百遍真的都不够,因为我们都太着急了,着急得都忘了什么叫做打好基础。那对于设计来说什么是基础,说真的,我这个半路出家的非科班设计师,我也真的不敢说到底设计的基础是什么,但是非要我说的话,我认为一是审美和眼界,二是平面排版、组织处理元素和信息的能力,三是设计方法和流程的思维方式,能把这三样做好的设计师,作品不可能差。而这三个能力,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养成的。设计工作中的软件,可以速成,但是真的能决定设计师水平上限的这些基础能力,都是无法速成的。你的基础有多扎实,你的上限就能有多高。学习任何一项知识或者技能都是如此。
2. 量力而行
每个人都不同,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
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有些人可能喜欢自己钻研,有些人可能需要更多别人的指导,有些人可能自制力差些,需要报个班给自己一些压力,有些人可能因为工作忙,只有周末的时间才能静下心来学习。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自学不是完全靠自己,是要学会利用好一切自己可以利用的学习资源。没有一种学习方式可以满足所有人,只有适合自己的情况的学习方式才是最好的。
学会循序渐进,劳逸结合。
自学是场持久战,不要一开始就把自己绷得太紧,不然只会适得其反。每个人都会想短期内出效果,于是很容易在一开始没经验的时候给自己制定满满的学习计划,结果是不仅计划半途而废,更糟糕的是给自己带来了很糟糕的负面情绪,更容易否定自己。所以一切要从易到难,而且很多时候。计划赶不上变化,制定学习计划时给自己一定的弹性空间,偶尔也要适当的给自己放个假,学会劳逸结合。不要一来就用很严格的计划把自己弄得很大负担,这样不仅不利于自信心的建立,也会让自己更加焦虑和不安,不利于长期的持续学习。
前期培养自己坚持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形成一个正向激励的良性循环。很多人坚持不下去,都是被自己不合理的计划给打败的。好的持续的学习计划是能兼顾每个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在三者之间,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任何失衡的学习计划,迟早都是会出问题的。
永远记得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
3. 动手和动脑 缺一不可
勤动手。
有些同学自学的时候什么都好,就是不喜欢动手,看书很认真,听教程很认真,每次学习完都感觉特别好,这个听懂了,那个看明白了,可是等到真的动手做了才发现这不会那不会。
我以前也常碰到这样的情况,有时候懒癌一犯,特别不愿意动手,感觉就看看听听好像就能明白了,动手干嘛呢。后来才发现,这个懂不是真懂,只是自己觉得自己懂,一需要到动手的时候,就各种不会了。后来我才想明白,因为如果你只是看看听听,很多知识点、很多细节我们是特别容易忽略的,不真的动手做几遍,真的没有办法去真正的认识并消化很多细节的问题。
很多老师讲课或者是教程上,他们会潜意识的忽略很多已经习以为常的小问题,我们每个人的基础和水平不一样,碰到的问题就肯定会千差万别,有些人觉得这么简单的问题,可就是有人会不懂。所以,一定要动手,而且要多动手,不管是学新的软件还是技能,只有动手才能真正发现自己的很多细节知识点上的问题,而不是学了半天一切都是感觉自己懂了而已。尤其是入门的时候,除了扎牢基础知识,就是疯狂地多练习,培养自己对于这些知识和技能基本的感觉。
记笔记方便复习。
我自己其实是一个从小到大超级不喜欢记笔记的人,也一直觉得记笔记没什么作用。但是在不断自学的过程中,发现这个不记笔记的习惯让自己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去重复学习,每次学的时候看似很快,书看得快,教程也看得快,但是忘得也是非常快。忘得快不要紧,关键我没有做任何的笔记,不管是知识点,还是学习当中自己碰到的难点,想要复习,真的是无能为力,很多时候只能再次从头再学一遍,非常浪费时间,学习效率很低。
所以我尝试地去改变自己这个不好习惯,学习过程中都尝试去记笔记,记难点,坚持了一段时间发现有两个改变。一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