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UEDC – 朱子健、蒋蕊遥 :良好的交互规范可以很好的帮助企业、团队提高产出,保证用户体验。
一. 规范很重要
规范和秩序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不知道大家有没观察过,稍微有点规模的咖啡连锁店,一般至少会有3位职员,分别负责收银点单,制作咖啡,打扫。他们各司其职,高效配合,以保证快速满足客户的需求。规范操作让其井井有条且高效运作,从日常工作规范到设计规范,都能起到相同的效用。
二. 规范的效益
规范的效益 = 提高效率 (内容覆盖率 × 适用性 × 使用人数) + 保障质量 + 统一体验
规范可以帮助个人、团队以及整个企业提高效率和产出质量,保障用户体验统一。
举一个《网易移动端交互规范》中登录流程的例子。一名资深设计师设计一套详细完整的登录流程需要16小时,如果没有针对性指导或相关规范,设计新人很难考虑周全登录流程中涉及的防刷机制、自动补全以及各种账号的异常校验等细节。但使用交互规范后,设计新人产出一套高质量的登录流程只需4小时,提高效率约75%,同时更保证了产出质量。
当然以上仅针对设计师个人角度的效率提升。从整个企业而言,针对规范涉及的所有组件模块,设计师以及上下游同学的每次使用都能解放重复工作,产生价值。
三. 优秀的设计规范
有很多优秀的例子:Google、Apple、Microsoft这些引领全球设计风尚的公司,设计规范已经上升为设计语言,指导旗下所有产品的设计。国内做的优秀的案例,比如Ant Design,Element等,像这类的产品已经实现了端到端的体验一致,把交互、前端和视觉的事情一并解决了,是值得学习的典范。这些优秀的设计规范都包含以下几个特点:
- 灵活 Flexible
- 可拓展 Expansive
- 系统的 Systematic
- 标准的 Standard
四. 规范制作
规范系统看似复杂,但将其大任务分成一个个小任务,会发现其实也不是那么困难。以下会告诉大家如何制作交互规范,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 制作时机
- 规范流程
- 设计方法
1. 制作时机
产品初期,从0-1阶段。
框架层级
在这个阶段,所有的模块都是新的,所以要定最基础的框架层级,如下所示:
△ 图片来源《网易蜂巢交互文档》
这是我们对web页面的层级梳理,有底层、内容层、导航层、全屏操作层、插件层和模态弹窗层。搭好基础框架后,所有的控件组件都会在这个框架内搭建,好比房子的框架。这样做的好处除了方便设计师自己去清晰的理解系统,在与前端开发交流的时候也十分高效。比如在做模态弹窗时,如果没和开发交流好,开发同学将弹窗写在了全屏操作的位置,那么就有可能出现问题。
栅格系统和常用分辨率
不论是Web端还是移动端,在早期要确定好常用屏幕的分辨率,屏幕尺寸的兼容性。
基础交互控件
前期产品搭建速度很快,但都是基础功能,所以在交互组件的选择上可以和产品同步。如,刷新、Hover样式、时间显示、输入框、对话框和基础元件库等。如下所示:
产品稳定,成熟阶段
当产品逐渐稳定,发展到2.0版本时,我们交互组件库也同样随着产品一步步的进化。基础交互控件会变成复合型组件和业务型组件,数量也会越来越多。此时需要对各种类型的控件进行分类,比如基础类、导航类、选择类等等。为了所有查看交互文档的人查看方便,我们需要输出《xx产品交互规范文档》之类的指导型文档。
2. 规范流程
一旦我们决定制作规范,就要把规范当成一个产品去做。去梳理一套高效合理、可复用的制作流程,去分析产出什么样的「规范产品」才能产生最大的价值。
总的来说,可以在以下主流程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规范效益模型的几个影响因素,落实规范制作的设计方案,从而使规范价值最大化。
明确目的
首先要确立用户目标和设计目标,在一条相对完整的产品线上,找出可以和交互设计规范有接触的角色。
如下图所示,列出来的角色都有可能是我们的目标用户。比如当交互人力不足时,运营同学可以通过交互规范中的组件简单的搭建出页面,或者前端同学在写页面时遇到某个通用组件不清晰,直接去查看交互规范就能解决问题。交互规范就是为这些「利益相关者」准备的「设计说明书」。
不同的角色对于交互规范有不同的使用场景,可以根据规范当前的迭代逐步丰富。理想的状态下可以进行较全面的覆盖。
交互设计师:打开「交互模板」新建一份设计稿,设计过程中使用「组件库」搭建一些自定义的设计方案;制作过程中发现规范中已有的模板,对照「线上规范」或「纸质规范手册」查阅;对于规范中已有的相似模块,从「交互稿源文件」中复制一份到自己的设计稿进行修改;对于完全相同的模块,直接标明线上模块。 因此,要覆盖交互设计师的使用场景,可以产出交互模板、组件库、可使用的源文件、线上和纸质手册等产品,考虑到不同团队使用的工具不一样,可以做Axure、和Sketch两套格式的规范。
视觉设计师、产品、运营等:用相同的方法去梳理这些角色的使用场景,主要包含规范源文件、线上和纸质规范。
前端等:线上和纸质规范、规范源代码。
对设计目的心中有数之后,就可以开始规划具体实施了。
规范内容
规范具体包含哪些内容,目录要怎么设计,每项内容要交给哪个设计师去执行需要在项目的开始就确定好。
确定规范内容主要分为两个步骤:
- 根据产品阶段初步判断需要主要产出哪一类型的规范,基础型、复合型还是业务型。
- 在初步规划的基础上明确具体制作哪些组件和模块的规范。
明确具体组件时,我们可以通过统计相关已有产品的通用模块;问卷或访谈设计师需求等;头脑风暴方法来收集素材作为规范的内容池。每次迭代按价值和复杂度的平衡,从内容池中筛选一部分模块进行规范制作。
设计语言
为了输出的统一性,规范应该有自己的基本原则,并围绕原则进行制作。有点校训、宣言、口号的感觉。以下是举两个案例,可供参考。
△ 《网易移动交互规范》
Aesthetic Integrity 整体美学、Consistency 一致性、Direct Manipulation 直接操作、Feedback反馈、Metaphors 隐喻 、User Control 用户控制。──《iOS Design Principles》
规范的规范
我们在做规范,那在设计规范时候更应该有自己的规范。每位设计师都有自己的设计风格,但我们在做同一件事情,需要统一交互文档内的所有内容形式,在文档排版部分,需要统一标题字体、内容字体、段落分部、流程链接;在交互说明部分,需要包含组件场景、交互流程、用户行为、交互样式、界面元素和样式。下图参考:
团队协作
如果团队内有多个交互设计师去做设计规范,产出物质量和统一性就至关重要。质量可以通过加入审核环节达到目的,统一性则要依赖协同以确保各个设计师的信息以及手中资料同步。
现在的交互原型软件都是有在线协同功能,设置在一个服务器中就可以。协同时需要注意,要保留每一次的修改记录和设计联系方式,修改完毕最好要告知其他设计师,如果是多个控件组件大改,则需要通知到所有人。如下图参考:
持续迭代
在设计任何产品都不可能一次就完美,在设计交互规范时也需要按照优先级排期。基础的、必要的放在第一期,复合型、复杂的向后放,随着产品的逐渐完善,我们的交互规范也会越来越完整。
迭代的时候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 每个模块自身的优化。在之前的版本投入使用后可以找用户收集使用反馈,模块是否有用,是否通用,能够提高多少效率,能不能做到直接使用等等,针对反馈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