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X Coffee 设计咖 是一档为产品设计师和关注用户体验的同学准备的播客节目。这期节目我们请到的是做了 10 年 UI 设计的百度设计师 JJ Ying 同学作客 UX Coffee,和我们分享了他的人生经历和职场经验。
有人说:在工程文化主导下的公司做设计,就像是在欧洲打棒球(大家都知道,却没人真的在意)。那么在这样的公司文化下,设计师如何说得上话,如何推动自己的想法,如何在团队中争取话语权?
△?JJ Ying
我的设计启蒙——游戏资源包
UX Coffee:你是什么时候开始接触设计的?
JJ Ying:大概在我初中的时候。初二的时候我学习成绩不错,爸妈给我买了一台电脑作为奖励。那是我人生中第一台电脑。买来以后我就开始折腾了,我一开始玩一些电脑游戏,无意中会发现它的资源包,看到里面有好多图片,我那时候就在想它们是拿来干嘛的。我发现他们其实是我玩的游戏里的一些图片的切片,我发现一个简单的按钮是由九张小图片组成的,我想着这东西还挺高级的嘛。这样就形成了我对 UI 的一个初步印象了。
后来用 Windows XP,我找到了系统登陆界面的图片资源,我发现你其实是可以换掉这些图片的:你可以把登录界面里的背景图换掉,把按钮样式换掉。发现了这一点以后,我就把我自己比较喜欢的几个游戏的图片用到了那个登陆界面里面。做完之后,我还把它发布在网上去给别人下载,那时候看到很多人下载,虚荣心就起来了,就不停地去做了很多这样的事情。这个事情应该算是开始对设计感兴趣的开始,也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吧。
△ 经典的 Windows XP 登录界面——JJ Ying 的第一张画布
青春的试验场
JJ 的第一台电脑成为了他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那时候的他并没有意识到他折腾的这个叫电脑界面的东西将和他之后的人生紧紧相连,他一边玩着游戏,一边顺利地进入了大学。尽管高考时他选择了物理学作为他的专业,但相对于轻松的大学时光给了 JJ 很多时间去探索他真正的兴趣。
JJ Ying:进了大学有了一种全新的体验,突然间家长、老师都不管你了,你想玩什么玩什么,一下子有很多业余时间,我就又慢慢开始做其他的东西了。那时候我开始设计 Windows 的鼠标指针的样式。其实做这个并不简单,因为一个鼠标指针在 Windows 下面其实可能多达十几种状态,每设计一套都要把它的各种样式,包括动画在内全部都做出来。我脑子里想的一些动画状态是 3D 的,所以通过做这个,也让我第一次去接触了3D 设计软件。大学的时候很自由自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种状态我觉得在大学之前和之后都不会再有的,我现在特别怀念那个时候。
△ JJ Ying 在大学时期设计的鼠标指针
UX Coffee:你大学的时候还参加了很多设计比赛,能讲讲你为什么会想到去参赛吗?
JJ Ying:这里要讲到当时的另一个转折。04年的时候有一个 UI 设计的世界比赛,那一届在图标组有一个中国人赢了,他叫 Rokey,他后来创建了 EICO Design。虽然这个比赛的含金量不高,但当时跟 UI 设计相关的比赛太少了,所以大家都比较关注,Rokey 赢了那一届之后,在圈子里反响还蛮大的,我自己当时也是被激励了,后来也陆续去参加了一些比赛。
大学里我自己对设计的探索让我渐渐意识到自己以后应该会做一个设计师,而不是和物理学相关的东西了,所以到后来我就放弃专业课,转去蹭一些跟工业设计相关的课,这个过程当中我也慢慢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UX Coffee:你很早就确定自己未来会做一个设计师了吗?
JJ Ying:对,知道你自己想要做什么,擅长做什么,以及会做什么其实是非常重要的。这件事情听起来容易,但其实没那么容易,不是每个人都能很早就明确自己的方向。我也说不上来,可能就是要相信自己的内心吧。
在夕阳产业耕耘四年,抬头却见,外面的世界早已腥风血雨
2008 年,世界上发生了很多大事,中国举办了奥运会,奥巴马当选了美国总统,苹果公司发布了 iPhone 3G,人们的数字生活就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从 PC 时代迈向了移动时代。
也是在那一年,JJ 毕业了,他加入了 PC 时代尾巴上的昔日巨头公司——惠普,正式成为了一名 UI 设计师,而他当初设计的产品,对于今天绝大多数设计师来说都有一些难以想象…
JJ Ying:加入惠普以后,我做的第一块业务是做打印机产品的第一套 UI 设计语言的设计。
UX Coffee:打印机也有 UI 吗?……
JJ Ying:对,我在惠普做了4年,被问过无数次这个问题,打印机不是 USB 插上去就可以打印的吗?需要什么 UI 界面?当时在国内,不管是企业还是家庭,人们大多用的是没有屏幕或者是简单的液晶屏幕的低端产品,但在欧美国家,他们会用到更多高端打印机,那些产品就带有彩显操作屏了,我就是在为那套产品线做设计。
当时我设计的一个打印机,有一个 4.2寸屏。从简单的设置,到联网安装各种 app,再到读取各种的内容,你都可以在打印机的操作面板上完成操作,我当时做的就是这种操作屏。
当时做这个产品的时候就知道这是一个夕阳产业,我在惠普是 08 年,正好是智能手机高速发展的一年,什么东西都流行往手机里塞,打印机的使用场景越来越少。当时我们都拼命想各种创新点,怎么跟中国的国情结合,激发大家的打印量,事实情况是,在个人用户领域里,打印量逐年下降,这种趋势作为一个小小的设计师是一点办法都没有的。
△ JJ Ying 在惠普为「世界上第一台联网打印机」所做的 UI 设计
UX Coffee:从 08 年到 12 年,也就是你在惠普做的这四年间,IT 行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智能手机迅速普及,势不可挡。你当时身处惠普,做着正在下行的打印机,你个人当时是怎样一种感觉?
JJ Ying:那四年可以说这个行业是腥风血雨吧。从 07 年 iPhone 面世之后,IT 产业进入了一个不管用什么词来形容都不过份的疯狂时代。以前我们做私活,接的都是 PC 端上的软件,从 07 年之后,大家做的都是手机 APP 了。凡是那些能和移动端搭上边的设计工种,工资都蹭蹭蹭地往上窜,是翻倍翻倍再翻倍的那种。那几年 UI 这个职位也变得非常火,有很多人涌进来做这个事情。
UX Coffee:这个行业的变化对你个人有什么影响吗?
JJ Ying:对我个人来说,会有一种比较嗨的感觉。为什么说嗨呢?因为有很多人和我做一样的事情,感觉自己身处时代的洪流之中。但另一方面也有一些危机感,比如说,比我晚入行的朋友工资都蹭蹭蹭地往上涨了好多,而我自己的工资四年都没动过。人家做的东西也很火,我自己做的东西却都是不温不火的,很多东西国内的用户压根都不会用到。那时候心里多少有些失落吧。
输入法设计——方寸之间也有大文章
12 年,JJ Ying 离开惠普,加入百度。在加入百度这四年多时间里,他经手的产品线包括,百度浏览器,百度地图, 移动搜索,和百度输入法。这其中,他对百度输入法这个产品的感情尤其深厚。
JJ Ying:在我加入百度输入法团队之后,有很多人问这个问题「输入法能做什么设计啊,你不会每天做皮肤吧?」这个问题比较尴尬,因为确实挺难跟别人解释。你可以说输入法设计很枯燥,但对我来说,它很有趣。
我觉得设计师分两大类,一类喜欢去做完全新的东西,这种人可能适合去 agency,每次接触到的项目类型都会不一样;另外一种人,他们做项目就像带孩子一样,喜欢一点一点地去打磨设计细节,可能这些细节大部分人都不会注意到,但是他就很享受这个过程。哪怕这个东西看起来有点枯燥,但是他会做得很嗨。我说的这两个例子可能极端了一点,但做输入法设计其实就比较适合后一种设计师。
输入法是非常注重体验的东西,其他很多产品你做一个改版,用户可能一开始骂两句,用几天也就习惯了,过了一个月,就不会有用户记得改版过了。但是对于输入法来说,按钮的间距哪怕差 1 个单位,用户也会有很明显的感知:「哎?这怎么按不准了?」输入法改版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这对设计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是也有很多乐趣,每次你挑战的东西真的就在方寸之间,在一个非常小的豆腐块里去做文章。
△ JJ Ying 在百度输入法团队做的 app 图标
UX Coffee:你做过的设计改动里,有没有什么是测试结果和你一开始设想的不太一样?
JJ Ying:这种情况挺多的。之前做 Mac 输入法的时候,我当时提了一个功能,当时起的名字叫「安静模式」。根据我们的调研,我们这个产品在 Mac 上的用户基本上就两大类,一类是程序员,一个是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