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rcy.q.cs的专栏通过本文主要向大家介绍了java内存模型,JVM等相关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支持linkedu.com www.linkedu.com
Java内存模型与线程
- Java内存模型与线程
- Start
- 硬件的效率与一致性
- Java内存模型
- 主内存与工作内存
- 内存间交互操作
- 对于volatile型变量的特殊规则
- 可见性
- 禁止指令重排序优化
- 对于long和double型变量的特殊规则
- 原子性 可见性与有序性
- 原子性Atomicity
- 可见性Visibility
- 有序性Ordering
- 先行发生原则
- Java与线程
- 线程的实现
- 使用内核线程实现
- 使用用户线程实现
- 使用用户线程加轻量级进程混合实现
- Java线程的实现
- Java线程调度
- 状态转换
- 线程的实现
- ref
Start
- 计算机的运算速度与它的存储和通信子系统速度的差距太大,大量的时间都花费在磁盘I/O、网络通信或者数据库访问上 – 多线程,多进程。
- 每秒事务处理数(Transactions Per Second,TPS)是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它代表着一秒内服务端平均能响应的请求总数,而TPS值与并发度密切相关。
硬件的效率与一致性
- 处理器要和内存交互(取运算数据、存储运算结果…),这个I/O操作是很难消除的(无法仅靠寄存器来完成所有运算任务)。由于计算机的存储设备与处理器的运算速度有几个数量级的差距,所以现代计算机系统都不得不加入一层读写速度尽可能接近处理器运算速度的高速缓存(Cache)来作为内存与处理器之间的缓冲:将运算需要使用到的数据复制到缓存中,让运算能快速进行,当运算结束后再从缓存同步回内存之中,这样处理器就无须等待缓慢的内存读写了。
- 高速缓存的存储交互很好地解决了处理器与内存的速度矛盾,但是它引入了一个新的问题:缓存一致性(Cache Coherence)。多处理器系统中,每个处理器都有自己的高速缓存,而它们又共享同一主内存(Main Memory),如图12-1所示。当多个处理器的运算任务都涉及同一块主内存区域时,将可能导致各自的缓存数据不一致,如果真的发生这种情况,那同步回到主内存时以谁的缓存数据为准呢?为了解决一致性的问题,需要各个处理器访问缓存时都遵循一些协议,在读写时要根据协议来进行操作,这类协议有MSI、 MESI(Illinois Protocol)、 MOSI、 Synapse、 Firefly及Dragon Protocol等。
- 为了使得处理器内部的运算单元能尽量被充分利用,处理器可能会对输入代码进行乱序执行(Out-Of-Order Execution)优化;与处理器的乱序执行优化类似,Java虚拟机的即时编译器中也有类似的指令重排序(Instruction Reorder)优化。
Java内存模型
- Java虚拟机规范中试图定义一种Java内存模型(Java Memory Model,JMM)来屏蔽掉各种硬件和操作系统的内存访问差异,以实现让Java程序在各种平台下都能达到一致的内存访问效果。 C/C++等则直接使用物理硬件和操作系统的内存模型,因此,会由于不同平台上内存模型的差异而导致程序的移植性比较差。
- Java内存模型必须定义得足够严谨,才能让Java的并发内存访问操作不会产生歧义;但是,也必须定义得足够宽松,使得虚拟机的实现有足够的自由空间去利用硬件的各种特性(寄存器、高速缓存和指令集中某些特有的指令)来获取更好的执行速度。
主内存与工作内存
- Java内存模型的主要目标是定义程序中各个变量的访问规则 – 虚拟机中将变量存储到内存和从内存中取出变量这样的底层细节。此处的变量(Variables)包括了实例字段、静态字段和构成数组对象的元素,但不包括局部变量与方法参数,因为后者是线程私有的,不会被共享,自然就不会存在竞争问题。
- Java内存模型并没有限制执行引擎使用处理器的特定寄存器或缓存来和主内存进行交互,也没有限制即时编译器进行调整代码执行顺序这类优化措施。
- Java内存模型规定了所有的变量都存储在主内存(Main Memory,类比物理内存)。每条线程还有自己的工作内存(Working Memory,类比处理器高速缓存),线程的工作内存中保存了被该线程使用到的变量的主内存副本拷贝。线程对变量的所有操作(读取、赋值等)都必须在工作内存中进行,而不能直接读写主内存中的变量。不同的线程之间也无法直接访问对方工作内存中的变量,线程间变量值的传递均需要通过主内存来完成,线程、主内存、工作内存三者的交互关系如图12-2所示。
-
粗略来看,主内存主要对应于Java堆中的对象实例数据部分,而工作内存则对应于虚拟机栈中的部分区域。 从更低层次上说,主内存就直接对应于物理硬件的内存,而为了获取更好的运行速度,虚拟机(甚至是硬件系统本身的优化措施)可能会让工作内存优先存储于寄存器和高速缓存中,因为程序运行时主要访问读写的是工作内存。
-
注:
- 如果局部变量是一个reference类型,它引用的对象在Java堆中可被各个线程共享,但是reference本身在Java栈的局部变量表中,它是线程私有的。
- 如“假设线程中访问一个10MB的对象,也会把这10MB的内存复制一份拷贝出来吗?”,事实上并不会如此,这个对象的引用、对象中某个在线程访问到的字段是有可能存在拷贝的,但不会有虚拟机实现成把整个对象拷贝一次。
- Java虚拟机规范的规定,volatile变量依然有工作内存的拷贝,但是由于它特殊的操作顺序性规定(后文会讲到),所以看起来如同直接在主内存中读写访问一般。
- 除了实例数据,Java堆还保存了对象的其他信息,对于HotSpot虚拟机来讲,有Mark Word(存储对象哈希码、 GC标志、 GC年龄、 同步锁等信息)、class Point(指向存储类型元数据的指针)及一些用于字节对齐补白的填充数据(如果实例数据刚好满足8字节对齐的话,则可以不存在补白)。
内存间交互操作
- 一个变量如何从主内存拷贝到工作内存、如何从工作内存同步回主内存之类的实现细节,Java内存模型中定义了以下8种操作来完成,虚拟机实现时必须保证下面提及的每一种操作都是原子的、 不可再分的。((JSR-133文档中,已经放弃采用这8种操作去定义Java内存模型的访问协议)
- lock(锁定):作用于主内存的变量,它把一个变量标识为一条线程独占的状态。
- unlock(解锁):作用于主内存的变量,它把一个处于锁定状态的变量释放出来,释放后的变量才可以被其他线程锁定。
- read(读取):作用于主内存的变量,它把一个变量的值从主内存传输到线程的工作内存中,以便随后的load动作使用。
- write(写入):作用于主内存的变量,它把store操作从工作内存中得到的变量的值放入主内存的变量中。
- store(存储):作用于工作内存的变量,它把工作内存中一个变量的值传送到主内存中,以便随后的write操作使用。(store后write)
- load(载入):作用于工作内存的变量,它把read操作从主内存中得到的变量值放入工作内存的变量副本中。(read以后load)
- use(使用):作用于工作内存的变量,它把工作内存中一个变量的值传递给执行引擎,每当虚拟机遇到一个需要使用到变量的值的字节码指令时将会执行这个操作。
- assign(赋值):作用于工作内存的变量,它把一个从执行引擎接收到的值赋给工作内存的变量,每当虚拟机遇到一个给变量赋值的字节码指令时执行这个操作。
- 如果要把一个变量从主内存复制到工作内存,那就要顺序地执行read和load操作,如果要把变量从工作内存同步回主内存,就要顺序地执行store和write操作。注意,Java内存模型只要求上述两个操作必须按顺序执行,而没有保证是连续执行。也就是说,read与load之间、store与write之间是可插入其他指令的,如对主内存中的变量a、 b进行访问时,一种可能出现顺序是read a、 read b、 load b、 load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