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想使一个catch block能抓获多种数据类型的异常对象的话,怎么办?C++标准中定义了一种特殊的catch用法,那就是” catch(…)”。
感性认识
1、catch(…)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东东,先来个感性认识吧!
看例子先:
结果又如何呢?实际上它有两种不同的运行结果,在window2000系统下用VC来测试运行这个小程序时,发现程序能输出"在catch(…) block中"的语句在屏幕上,也即catch(…) 能成功抓获住系统中出现的access violation exception异常,很厉害吧!但如果这个同样的程序在linux下用gcc编译后运行时,程序将会出现崩溃,并在屏幕上输出”segment fault”的错误信息。
主人公阿愚有点急了,也开始有点迷糊了,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同样一个程序在两种不同的系统上有不同的表现呢?其原因就是:对于这种由于硬件或操作 系统出现的系统异常(例如说被零除、内存存储控制异常、页错误等等)时,window2000系统有一个叫做结构化异常处理(Structured Exception Handling,SEH)的机制,这个东东太厉害了,它能和VC中的C++异常处理模型很好的结合上(实际上VC实现的C++异常处理模型很大程度上建 立在SEH机制之上的,或者说它是SEH的扩展,后面文章中会详细阐述并分析这个久富盛名的SEH,看看catch(…)是如何神奇接管住这种系统异常出 现后的程序控制流的,不过这都是后话)。而在linux系统下,系统异常是由信号处理编程方法来控制的(信号处理编程,signal processing progamming。在介绍unix和linux下如何编程的书籍中,都会有对信号处理编程详细的介绍,当然执着的主人公阿愚肯定对它也不会放过,会深 入到unix沿袭下来的信号处理编程内部的实现机制,并尝试完善改进它,使它也能够较好地和C++异常处理模型结合上)。
那么C++标准中对于这种同一个程序有不同的运行结果有何解释呢?这里需要注意的是,window2000系统下catch(…)能捕获住系统异常, 这完全是它自己的扩展。在C++标准中并没有要求到这一点,它只规定catch(…)必须能捕获程序中所有通过throw语句抛出的异常。因此上面的这个 程序在linux系统下的运行结果也完全是符合C++标准的。虽然大家也必须承认window2000系统下对C++异常处理模型的这种扩展确实是一个很 不错的完善,极大得提高了程序的安全性。
为什么要用catch(…)这个东东?
程序员朋友们也许会说,这还有问吗?这篇文章的一开始不就讲到了吗?catch(…)能够捕获多种数据类型的异常对象,所以它提供给程序员一种对异常 对象更好的控制手段,使开发的软件系统有很好的可靠性。因此一个比较有经验的程序员通常会这样组织编写它的代码模块,如下:
代码如下:</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