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两年,他几乎每天都在自己的工作室,喝着茶,一笔一划地画下一个又一个汉字。他想给中国大街小巷的招牌字,带来多一种选择。他还想让所有人都用得起正版的中文字体。他就是喜鹊造字创始人,字体设计师,叶天宇。
一、「我想做隽永的设计」
我希望能做一些隽永的东西,希望自己的设计的生命力能够长一点。
UX Coffee:你一开始怎么接触到设计的?怎么会对字体设计产生兴趣的呢?
叶天宇:上大学前,我不知道什么叫设计,但就比较喜欢「玩字」。老师知道我的情况之后,就建议我去参加字体比赛。后来,我花了两个多月时间,设计了一份字稿,拿去参加了方正公司当年举办的字体比赛,拿了一个三等奖。
那年的比赛作品后来在中央美院展出,那次展出给了我很大的冲击——我发现这些作品都特别精彩。我当时就想,如果大家做设计的时候能真的用到这些字体,那该会是一件多么璀璨的事儿啊!如果我能把我的作品,做成一套完整的字库给大家使用。那就能给大家在做设计的时候多一个字体的选择。
UX Coffee:你是从小就练字吗?
叶天宇:我没有练过书法,只是觉得字体字形这事特别美好,尤其是汉字。可能就是因为没怎么练过字,所以我做字并不一定会遵循我们传统的那种标准,我会想去用字来表达我想表达的情绪。
其实字体设计并不像书法——书法是艺术,而设计是给人服务的。我学习字的方式主要是看古籍,我会经常去潘家园收一些古籍、旧书,或者是去国家图书馆看一些古籍善本。
UX Coffee:毕业以后,你一开始是在互联网公司做 UI设计的工作,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决定要辞职,全身心地投入去做字体设计这件事的呢?
叶天宇:我一开始进入互联网公司做设计的理由特别简单——就是挣得多。当时我们公司大概每两周就要更新网站的界面,时间很赶,我的设计大多是匆匆忙忙地做出来就去上线,我感觉我总是在不停地在迭代自己的东西。虽然挣到了钱,但那时候我觉得自己特别浮躁。虽然每天都很忙,但并不真正觉得自己做了什么事情。
我想做出属于自己的作品。如果我做一年,都没有做出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给别人看看,我就觉得好像自己没在好好活着。当时唯一能让我觉得特别舒服、放松的事情,就是没事随便在纸上画个字的草稿。
对我来说,做字就像跑步健身一样,它给我带来一种确定的满足感。你经常坚持跑步,你的心肺功肯定会变好。做字也是,只要我一个字一个字地往下做,我就会逐渐地感觉到自己做得越来越好。这个感觉是很美妙的,我平时很难找到这种感觉。
我希望能做一些隽永的东西,希望自己的设计的生命力能够长一点。
比如说,中国银行的标志从被设计出来到现在用了三十多年,那就是它的设计生命力。再比如我们可能看腻了的宋体、黑体,其实那都是一九五几年时,上海字体研究所的老前辈们用手画出来的。这些字体到现在用了好几十年了,我觉得它们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一百年也不会死掉,因为它有足够强的设计生命力。我当时想,如果我也能做类似这样的事情,那会是很满足、很长久的一种感觉。
2016年,我彻底辞职,也推掉了所有的私活,自己一个人在家。那年春节刚好有一场字体比赛。我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在家做字,去投稿参赛。我仔细感受了一下自己那两个月纯粹做字的感觉,那种感觉就是,虽然我每天都做得很久但我不腻,而且还会期待第二天接着完善那套字。
我先是想,我是不是能找一份不太忙的工作,这样有更多的业余时间去做字。后来有一天我突然想,既然我这么喜欢,我为什么不专门做这个事儿呢?
当时我有一些积蓄,能支持自己一段时间的生活。我当时就想,哪怕这个事儿只能做一两年,但能按照自己想的方式去生活,就挺值的!这样之后,我就决定了自己全职去做字。
UX Coffee:这两年闭关做字的过程当中有心里打鼓的时候吗?
叶天宇:确实有心里没底的时候,因为你不知道它会怎么样,不知道我做的字会不会受欢迎,能不能卖出去。当时我就安慰自己,就算这个事儿我今天做不下去了,那我也按我想活的方式活了一年,足够痛快!有多少人这一辈子都没这么活过一年。
二、用产品思维做字
做设计不是艺术,我们一定是解决某些问题:「作品能用来做什么?能够给到别人什么东西?」
UX Coffee:为什么公司名字叫「喜鹊造字」?
叶天宇:我一直都希望我公司的名字是自然而且坚定地萌生出来的,而不是把它当做一个文案作业,所以一开始我并没有着急起名,我一直在等那个灵感。
17年有一天早上,我走出家门,突然看到一只喜鹊从眼前飞过。喜鹊比普通的鸟大,离得近的是你就能看到它展翅的样子,特别漂亮,但那时候我并没有多想什么。后来没过多久又有一天,又有一只喜鹊从我头顶飞过,而且它的嘴里衔着一枝树杈。那天晚上做了一个梦,那个梦里有一只全身五彩斑斓的喜鹊,嘴里叼着一根树枝。我再定睛一看,那不是树枝,而是一个宋体的横笔画。你可能觉得我是在编故事,但是确实是真的。
醒来之后我就在想——「喜鹊」,这名字是个开口音,读起来特别轻松。把我在做的几个字体的名字加在后面,就变成了「喜鹊招牌体」、「喜鹊乐敦体」……都很顺口。而且像锤子、小米、苹果一样,喜鹊它是一个具象的形象,也寓意美好吉祥,各方面都觉得不错,于是就定了这个名字。
UX Coffee:当时是怎么想到要先去做「招牌体」的呢?
叶天宇:我觉得做设计不是艺术,而一定是去解决某些问题——作品能用来做什么?能够给到别人什么东西?
我观察到,北京满大街的招牌,无论是中国移动还是沙县小吃,招牌同质化非常严重。我就想,如果我能做一种字,哪怕只被某一家店用作招牌的字体,我也会觉得为这个城市做了些事情,我就会很高兴。
我一开始就想要做一套有中国风味的字体。考虑到细体字用在牌匾会显得有些单薄,所以最开始,我定的方向就是做一套比较粗的楷体。
我很认同一句话——「创意绝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我做字之前会去看很多古籍。我当时找到一本嘉靖年间的手抄善本,它是这套字的一个重要参考。
UX Coffee:有考虑过做 UI 正文字吗?
叶天宇:有的。我内心其实对宋体和黑体有非常浓厚的情感,但一开始决定做标题字是出于对公司定位的考虑。正文字要求的数量,要比标题字翻一倍。而且宋体和黑体的辨识度要低很多,如果你把苹方、思源黑体、微软雅黑这些字摆到一起,绝大部分人都无法分辨。如果我初期把精力全都放在这上面,做完后大家看不出来特别的地方,我就很难打出自己的品牌。所以我在最开始定位的时候,就想做一些能一下子让大家看到差异化的东西。
三、一套字是怎么被做出来的?
有了统一的规则,才能做出一套有整体感的字库。
UX Coffee:能介绍一下一套字库诞生的过程吗?
叶天宇:我一般会在纸上先随便画几个字,找一找感觉。我觉得如果直接在电脑上画出来,会有点失去手绘字的生命力。然后我会去继续去画几十、上百个字作为整套字库的基础,这些字要包含汉字的绝大部分偏旁部首。一般是先在纸上画草稿,然后导进电脑做出这些字的矢量,再从中提取偏旁部首库,汇总、整理之后,再去做新的字。
然后就是把字库里面的字一个一个全都画好,这个过程会比较长。最初的五六十个字,可能需要一两周来摸索,因为那是从无到有的一个过程,它会定义一套字的基本规则。
UX Coffee:什么叫一套字的规则呢?能举些例子吗?
叶天宇:比如说,汉字的横有长横、短横、中横,撇有大撇、小撇和点撇,捺也有长捺和短捺,横和竖之间的比例关系,每个笔画结尾的钝笔——所有这些地方的处理方式构成了一个字库的规则。只有有了统一的规则,才能做出一套有整体感的字库。这个规则要在做字的一开始就确立好,如果中间不停地改规则,每个字都有自己的个性的话就会显得散乱了。
尽管很多字都可以用笔画来拼,但很多地方还是要具体分析。比如「三点水」这个偏旁,「汁」字的右半边很空旷,这个字的三点水会比较大,而「湘」字的右半边比较大,所以留给三点水的空间就很少。你需要设计很多种统一风格但又不一样的三点水。每个字都要单独分析,都需要经过一定的调整来让这个字看起来舒服。